在小学教学中怎样培养良好班风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因为从学习方面来讲,它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生活上讲,它促使学生明是非、知对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班风旨在通过完善班级制度,树立班级目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班集体中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发展让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确立目标;集体荣誉感;养成教育;言传身教
班风学风的好坏对一个班集体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班主任就要思考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并运筹和设计如何起步,如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下去。假如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待班级内某些不正的风气得以形成,再去纠正它、改变它,再去重塑新的风气,就会相当困难。因此,抓班风学风宜早不宜迟。那么,怎样才能把班集体统一成一个班风优良、团结进步、朝气蓬勃的集体呢?班级管理应该是依靠一种风气来管理人,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下面我谈一下自己从事27年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差生转变为好学生,班风不正也可以使好学生变坏。班风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积极、健康的班风,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树立良好的班风对全体同学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优化育人环境、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
一、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一人很难独撑局面,因此,班主任老师必须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班干部一般都是学习的标兵,是学生中做人做事的表率,学生最容易模仿和接受。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求学生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根据学校的各项管理体制,制订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并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奖励制度等,通过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努力营造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改变自己,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同学进行反复学习这些规章制度,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各项规定应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
二、树立合作共赢的目标
培养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抓好班风是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有利保证,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要让学生有理想,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就能把大家吸引到集体中来,产生积极向上的热烈愿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奋斗中逐步形成坚强的班级集体。要是一个班级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就容易满足于现状,懒散、不思进取的现象就会滋生和蔓延。所以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在举行活动时,班主任积极热情地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当班级受损时,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例如:我经常为一年级班学生扫地上的纸屑,放窗帘等,让同学们认真学习,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
三、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教学中怎样培养良好班风(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