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均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但就像树苗一样,要长成真正的栋梁,需要充足的阳光与水份。孩子要成为一个自信、乐观、上进的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对其进行鼓励,以在人格品质的成长上给予其足够的营养。比如当注意到了孩子整理房间的行为,父母可以对其表示欣赏:“我发现你今天已经整理了房间,现在房间焕然一新。做得真棒!”当孩子在周末主动把家里地板拖干净的时候,也可以对孩子表示欣赏:“我觉得你是一个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好孩子。”当孩子在他人面前有积极的表现时,父母也可以对孩子表示欣赏:“有你这样的孩子,爸妈觉得很高兴很开心。”
三、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途径和方法
1、接纳孩子,父母要正确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从理性上讲,每一个家长都是对孩子有着无尽的爱。作为家长,在孩子的生命中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是作为孩子的生身父母,为人父母的职责就是供孩子的吃、穿、住、行,然后关爱孩子,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主要体现的是物质上的角色。其次是充当孩子的教化者,即孩子的社会化,教导其做人、做事的道理,将孩子培养成为良好品格与高尚品质的人,这主要体现的是精神上角色。在文明社会,父母要担当教育孩子的职责,需要教会孩子所有人类行为,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思想品格,在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中,通过接纳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以完成对孩子教育的社会化。
2、接纳孩子,父母要科学认识孩子的缺点与不足
一个人从其出生到成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他才能找到成长的动力。而这一接纳过程,其本身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管孩子是天资聪颖,还是智力迟缓;也不管孩子乖巧伶俐,还是调皮捣蛋,作为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至亲至爱的人,都必须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现实生活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而大多数父母更多的是接纳孩子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对孩子不足一面的接纳。往往当孩子身上有了顽劣行为,有了不良行为,父母要么经常唠叨,要么时常对其加以批评与否定,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而实际上,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个体,会有许多的缺点和毛病,但父母并不能因为其缺点与不足而忽略对孩子的完全接纳。我们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去讨厌他,不去打骂他,把他整体的人接纳下来,然后再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去慢慢培养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快乐、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对父母来说,就是一块“不足赤”的金子,但并不能因此而不接纳其“不足赤”。作为父母,必须明白“金子就会发亮”的道理,要科学认识生活中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此外,孩子身上出现缺点与毛病的原因很多时候也可能是家长的因素影响所致,因此对孩子的培养,家长也要先认识自己,以身作则,以免自身的不良行为与缺点“感染”给孩子。
关于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教育之我见(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