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拖延是一种行为倾向
行为包括行为意向、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的强弱是指决定行行为的动机。行为态度是个体对行为的评价,包括价值与情感两个维度,如重要性、紧急性、有趣的、喜欢的。知觉行为控制指对任务的难易程度的判断。主观规范是指对存在的社会压力的知觉。当任务越重要,兴趣越浓厚,掌控感越高,动机越强,个体的拖延行为越低。
因此,拖延与任务的重要性、紧急性、有趣性、喜恶性有关。任务的重要性是指,个体对目前任务的利害性作出评估,任务越重要,学习者越不容易拖延;任务的紧急性是指,目前的任务在时间上的紧迫感,即任务在时间上的限制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任务越紧急,学习者越不容易拖延。任务的有趣性是指任务本身或者参与状态具有吸引力,越有趣的任务,学习者拖延越不容易拖延。任务的喜恶性,是指自己的对任务的情感态度,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越喜欢任务,学习者拖延越不容易拖延。团体辅导的分类标准是多样的。按咨询的功能,分为训练性团体、成长性团体、治疗性团体;按团体的计划,分为非结构式团体和结构式团体;按成员参与分为,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是针对大学生的封闭性的、结构式、成长性团体。也就是说,领导者对本次团体辅导方案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安排,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来实施,改善学业拖延水平的成长性的团体。人不是一座孤岛。人从呱呱落地,就开始了在团体中的生活。团体辅导形成的是一个特殊小团体。团体辅导是如何发挥作用呢?一是,团体辅导的影响大。成员在团体辅导中,可以用多样的视角,审视自我、自己的问题;二是,团体提供了一种安全、放松的氛围,个体能更有效得解决问题。团体的普遍性原则也在发生作用。参加团体,了解到并不是单单只有自己有这个问题,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这个时候,成员会把关注的焦点从关注自我到关注问题进行转移。在团体的作用下,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找到问题的解决策略。三是,了解和体验支持与被支持。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到自己被其他学生支持。同时,在团体的监督下,能更积极得尝试新的行为。四是,团体提供了及时反馈的环境。个体习得的新的行为更容易得到巩固。
四、大学生拖延行为人际交互的思考
人是社会中人,人和人之间离不开互动交流。它是指“我对你做些什么,你反过来对我做些什么”一类的相互作用。团体辅导中,成员能够了解自己人际互动的方式,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能力。相互作用理论的创始人是柏恩。他把人的的自我状态分为三种: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这三种状态存在于所有人的身上,是一种心理状态。人际相互作用分析就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相互作用,为成员觉察自己的沟通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也会领导者提供了观察团体运行的视角,能更有效得带领团体。
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是旨在检验心理咨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团体辅导的评估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估和效果评估。评估为领导者提供了反馈信息,可以让领导者适时得调整自己的方案。效果评估指用前测、后测的差异检验来评估团体辅导目的的完成程度。过程性评估是指团体进程的评估,以及成员的反馈方来评估团体辅导单元目标的完成程度。无论是过程性评估,还是效果性评估,都能促进团体辅导目标的完成。
学业拖延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学习者的拖延原因和国外有所不同,中国的学业拖延的原因更复杂些,没有统一的原因。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源于文化的差异。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上,主要是从某一层面进行干预。但是,每个学生产生学业拖延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提高干预的效果,就要从多层次进行干预,让个体明了自己学业拖延的原因,对症下药,产生改变的冲动,进而发生改变。
关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学习心得(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