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还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有的幼儿脾气比较大,当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立马上还回去.有一天在上美术课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突然对我说:“老师,他打我.”我问明原因,原来只是因为这个小朋友向旁边向他借橡皮擦,他不给,所以打她.那么,此时的老师,不可硬性压制,可以先让生气的幼儿平静一下,再问他遇到刚才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指南》指出“锻炼幼儿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主张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现代社会大多是核心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幼儿的玩伴就特别少,幼儿常常很孤单,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所以幼儿要多和玩伴一起游戏,多出去见见陌生的人和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我们要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高兴的情绪还是伤心的情绪,老师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1.4 根据动作发展目标及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活动
《指南》中确定了动作发展目标有: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平时多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的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我们教师平时在对幼儿进行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时,过分强调数量的重要性,多机械训练,而这些对于幼儿的动作发展并无太大用处,相反,可能会影响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要反思,要改变这一现象,要改变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还要结合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5 传授安全知识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生活样也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鼓励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等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做危险的事,让幼儿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等.
2 语言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都少不了语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在交流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经常给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阅读幼儿图书.
2.1 倾听与表达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如: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成人要给幼儿树立好榜样,当别人在讲话时,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讲话.教师要认真听幼儿的诉说,不要催促孩子,不要着急,耐心听完幼儿的话.多给幼儿说话和倾听的机会,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做到文明礼貌,给孩子做榜样.上课时,老师往往比较着急.还没等幼儿讲完,就给他总结,有时那未必是孩子想说的话,这往往是新教师常犯的错误.教师要耐心地听完幼儿的话,让他学会自己总结.
2.2 阅读与书写的准备
《指南》中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提供比较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鼓励幼儿到图书角看书,看到有趣的故事和小朋友分享,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故事表演出来.
3 社会是奠定健全人格的基础
在社会这一领域中,要求幼儿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1 愿意与人交往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游戏和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玩伴和玩具进行活动.如:利用各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游戏,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提出请求,能简单介绍自己的玩具,能与同伴分工合作,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家长可以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也可以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也可以常常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和孩子游戏、玩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2 适应群体生活
家长常常带幼儿参加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比如参加亲戚、朋友间的聚会,鼓励幼儿与其年龄相仿的幼儿结成同伴,一起游戏,还可以支持幼儿与其年龄大的或年龄小的幼儿一起玩耍,和大哥哥大姐姐玩,他会以他们为榜样;和小弟弟小妹妹玩时,他会像个大人,照顾好他们.
4 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地学习,不应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生活,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实验,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1 科学探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成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可以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记录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要保护幼儿稚嫩的好奇心,要真诚地接纳、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破坏行为,要包容孩子这些行为,提醒幼儿活动后收拾整理.
在教学中要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尊重、爱护自然.例如,在汽车等交通工具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和幼儿讨论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
4.2 数学认知——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事物的形状特征,可以在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幼儿感受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让幼儿尝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如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比如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通过一个“说反话”的游戏,幼儿很好地理解了这些特征,并且明白了这些事物之间是相反的.
5 艺术——美好种子的启蒙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多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和种子,我们要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而不是让它发霉、变质.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感受美、变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1 感受与欣赏
带领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包括大自然、社会生活环境,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这些美好的事物,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等描述它们的美,比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还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让幼儿多欣赏名画,多听名曲,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5.2 表现与创造
提供给幼儿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经常和幼儿一起歌唱、表演、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在幼儿自主表达的创作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幼儿,更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多展示幼儿的作品,无论他的作品如何,都用来布置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不能以成人简单的“好不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指南》点亮了老师们的心,教育的前途一片光明 .我相信,只要我们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指南》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也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他们定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12.9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12
[3] 王少娟.幼儿教育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