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危害与防护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成了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随之而来。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它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其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所谓的病毒就是人为造成的,对其他用户的危害性很大。 计算机病毒不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而且具有相当强的繁殖性,当正常程序运行时的时候,它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而且还具有破坏性,当计算机中毒后,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 的文件删除或者受到不同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且具有更严重的就是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电脑上迅速扩散,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硬盘、移动硬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论文题目计算机病毒危害与预防(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智能数据分析技术的学习心得 |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及预防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论文 题目 计算机病毒 危害 预防 | 2020-09-11 09:56:4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