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文献综述 3-4页
二、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4-6页
2.1 市场竞争因素
2.2信用管理因素
2.3考核制度因素
2.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因素
2.5债务方因素
三、可心公司简介 6页
四、可心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8页
4.1信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脱节
4.2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处于被动局面
4.3信用政策不完善
4.4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4.5催收不及时,催收方式不够灵活
五、加强可心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8-11页
5.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
5.2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5.3制定完善信用政策
5.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5.4.1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5.4.2协调好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5.4.3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5.5应收账款的回收策略
5.5.1财务部门、信用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
5.5.2债务重组
5.5.3以应收账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
内 容 摘 要
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坏账损失,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它是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材料及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方及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一种融资性服务;是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业信用的进一步推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明显增加。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采用信用销售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有利于企业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支出。但是,企业被客户拖欠账款越来越多,应收账款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也随之增加。因此,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四川可心酒店用品有限公司为例,从企业的信用管理、内部控制和应收账款的回收等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进而提高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能力。
浅析可心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1.文献综述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主要是指,从销售商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购买商,债权成立开始到款项实际收回这段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应收账款进行的管理。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探讨:
卢顺利(2006)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中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应收账款的“滞后管理”;二是销售部门承担收账职责;三是由财务部门控制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销售部门的管理目标是以销售额增加为导向的,而销售额的增大主要是靠赊销增大销量来实现的,大量的赊销应收账款必然增大。而财务部门并不了解客户背景和交易状况,无法对信用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
应收账款管理通常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三个环节。
在事前管理中,孙艳红、郭姝慧(2007)在《企业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思考》中认为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企业资信管理,降低信用风险,科学界定信用等级,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梁小红(2007)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完善赊销制度;加强对业务员的管理;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提高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实行定期的对账分析制度。
在应收账款发生的阶段,夏明月、陈健(2002)在《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中认为应编制销售预算,推行目标管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定期进行账龄分析,建立预警系统;对重点客户的分析控制。母丹(2007)在《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中认为应对每一信用客户进行跟踪监控,建立经常性的对账制度,及时定期核对对账单和往来账务;根据用户反馈信息及实际情况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成因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刘玉霞(2006)在《浅谈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中提出,应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实行贷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朱伟英(2006)在《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管理的分析》中认为要严格遵守内部的收账授权;严格执行企业的奖惩措施;合理利用担保;成立清收小组,对应收账款进行催讨;进行债务重组;委托专业追账机构收账;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李新梅(2007)在《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中则认为,对逾期的账款,应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2.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我国企业间不讲信用,互相拖欠贷款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已达3000到4000亿元,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截止到2006年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2.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3个百分点。另外,国内一些企业,常驻机构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文档不作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而在其它国家,早就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在“坏账”项目下,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坏账率是仍占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可以清醒地看到应收账款现状不容乐观,它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市场竞争因素
市场竞争因素是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最主要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当前都是买方市场,一些企业由于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他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降低价格或采取赊销的方式。赊销必然形成应收账款,赊销越多,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就越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的风险就越大。
2.2信用管理因素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三道基本程序,即客户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有多大,客户的偿债能力如何,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对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不予重视,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2.3考核制度因素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企业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也有些企业,实行销售部门承担收账职责,虽然改变了应收账款无人管理的状况,但实际上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拖欠风险,因为销售部门的管理目标是开拓市场、维护客户关系,其职业素养也在于销售而不在于收款。实际情况是:许多业务人员在销售激励机制下,盲目放账,而事后收款力度又不够,虽然销售额上去了,却往往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呆账、坏账损失。
2.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因素
《企业财务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非都严格按照准则办事。某些企业对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形成账外债权的事屡见不鲜;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当事人员态度消极,使得应收账款被拖欠期超长,收回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某些企业长期不对账,不按规定确定坏账损失,甚至为满足一时的业绩漂亮,将应收账款长期挂在账上,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
2.5债务方因素
应收帐款管理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