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述
(一)会计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造成的原因
(二)企业外部造成的原因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对会计人员自身的危害
(二)对投资者的危害
(三)对企业的危害
(四)对社会的危害
(五)对国家的危害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机构负责人、企业领导的责任
(三)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四)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五)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内 容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项经济信息管理活动,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生命,它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它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概念谈起,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危害 治理对策
论会计信息真实性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述
(一)会计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1、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及其有关会计数据进行的解析说明,它是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内容,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及其它会计信息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它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行为的指南,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依据或标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的内容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明晰性、重要性、稳健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3、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一个要求,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在产生过程中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不存在变造、伪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情况,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提供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情况是真实可靠的。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内容,所提供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文档没有符合国家统一的规定,变造、伪造了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使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最终导致决策者未能作出正确的决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却也越来越突出,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1、有意失真
有意失真即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在加工处理会计数据的过程中,为了某些私利,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例如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隐瞒现金收入业务;企业领导为虚夸利润,授意财会人员虚列收入、人为少计费用等。有意失真具体包括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2、无意失真
无意失真即会计错误,是指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不是因为相关人员故意造成的,而是会计人员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无意失真的内容有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会计制度的误用。如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办公费计入了管理费用,把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计入了管理费重;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在登记现金收入时把金额填少,但他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企业内部造成的原因又有企业外部造成的原因,既有微观原因又有宏观原因。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造成的原因
1、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现在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受到上级领导施加的压力,会计人员为保住自己的饭碗,不得不违背良心,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以满足上级领导的要求。
(2)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够高,有些会计人员甚至根本就不具备在会计岗位上岗的资格,导致在处理会计数据过程中运用会计制度不当,会计科目混乱。
(3)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不够强,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为了个人的私利,大肆地挪用公款,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企业领导造成的原因
有的机构负责人为了能得到公司的肯定以便给自己制造升职的机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编造会计^^文档以达到预期目标。企业领导为虚夸利润,粉饰企业及骗取上市资格等而授意财会人员虚列收入,人为少计费用,编制虚假会计报表。
3、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
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严格,会计的不相容职位也没有严格地分开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二条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是人员不得兼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单位内部监督不力
设立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就是为了使单位内部的人员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有些企业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内部监督体系,其经营活动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制度,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内部会计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文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二)企业外部造成的原因
1、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颁布《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度,但许多造假者只受到了罚款、补交税款等经济制裁,而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制裁办法让那些欲做假账的人萌发了侥幸心理,以后还可以继续造假。
2、政府的执法监督的原因
政府监督作为企业外部的一种监督,是财政部门对企业内的相关人员的行为和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但现在的政府监督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职能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政府对会计的监督力度。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失真的危害显得越来越严重,它已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会计人员自身的危害
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若被发现了,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轻则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在会计这个岗位上立足或责令限期改正、罚款或行政处分,重则就要承担法律的制裁。《新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对投资者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若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将会使投资者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导致投资者造成巨额的损失。
(三)对企业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就不能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不利于企业做预算,做出最优的决策。虽然能逃过偷税漏税;虽然一个企业实际上巍巍可及,但由于对外公布的经营情况是虚假的,所以一样会有人来投资,可这一样会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四)对社会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操纵企业利润,掩盖企业矛盾,是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已经亏损,但为了不终止上市,利用人为手段虚增利润,粉饰报表,靠欺骗度日,终有一天会倒闭。一个企业一旦破产,与此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那些职工失去经济来源,失业人口增加,不仅给政府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也给社会增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
(五)对国家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国家的税收减少,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某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给税收部门,他们一般会采取虚增支出、多计费用,少计收入的手段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把本来该上缴给国家的资金给并吞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这样必然会导致国家的收入大大地减少。侵吞国家的合法收入,将导致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既然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影响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的失真采取相关的治理对策已刻不容缓。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因为时代在进步,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着、完善着,所以要定期给会计人员开办培训班,让他们熟悉新的相关准则和熟练会计业务操作,以减少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时的无意失真。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减少他们为贪个人私利而做出的犯罪行为,使他们在执业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
(二)强化机构负责人、企业领导的责任
就会计造假而言,从各方面强化约束单位负责人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约束手段还远远不够。首先要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文档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三)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要想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得清清楚楚,真正做到核算真实、账实相符,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必须把不相容的职位清清楚楚的分开来,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单位内部的相关人员也要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四)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要做好这个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对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和单位的管理工作进行的监督,以确保会计信息在产生的过程中符合相关的法规。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审计和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单位内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也要加强相互监督的力度
(五)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更新与修改会计的法规,要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除了对会计人员的处罚,更要加大对指挥造假的有关领导处罚;除了加大对造假者罚款、补交税款的经济制裁,更要加强对造假者的法律制裁,使那些一心想着做假账的会计人员在法律面前无处可逃。
参 考 文 献
[1]刘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2006(5)
[2]刘昱,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2010(3)
[3]永芾,浅议如何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J],西部财会,2009(7)
[4]韩跃,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现代会计信息,2009(18)
[5]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探讨及应对策略[N],经济导报,2008
[6]葛宇鹰,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N],中国信息报,2007
[7]刘淑芳,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对策[N],首都建设报,2007
[8]许汉城,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9]沈庆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成因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10]张晓伟,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8)
[11]毛政珍,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J],职业圈,2007(7)
[12]熊步溓,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师,2006(5)
[13]张晓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5(5)
[14]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5]程群,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经济理论研究,2008(4)
[16]钱勤英,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3)
[17]新企业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释[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18]赵建平,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Z],2008年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