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推行“营改增”的必要性3
(一)“营改增”是税制发展完善有效途径3
(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3
(三)打破不同行业因征收的税种不同而形成的不公平课税格局。4
(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4
二、全面推行“营改增”的意义5
(一)完善了中国流转税的税制5
(二)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5
(三)破解了征管存在的困境5
三、全面推行“营改增”的影响6
(一)对税务征管工作的影响6
(二)征收成本的影响6
(三)对政府收入的影响6
(四)对于企业的影响7
四、应对全面“营改增”对策7
(一)财政收入减少的应对策略8
(二)企业方面的应对策略8
(三) 税务征管机构的应对策略8
五、结语8
内 容 摘 要
中国税负名列全球第二,根据中国税负现状顺应全球性减税趋势,我国选择了“完善税制,适度减税”的税改政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将是落实增值税转型。营改增税收制度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国内各行各业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对营改增税收制度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全面营改增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各行各业更快地适应全面营改增改革提供借鉴。营改增的政策于2012 年1 月1 日在上海试行,率先试用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本文从我国“营改增”的必要性出发,提出改革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及税制完善的意义,指出现状中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地方财政压力等,最后提出通过国家财政扶持和税收细则完善应对问题的对策。
增值税有关问题的研究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我国两个最为重要的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离并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税制日渐显现出内在的不合理和缺陷,已经不利于、不适应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税制改革和完善税法势在必行。
一、全面推行“营改增”的必要性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改革拉开序幕。2016年,已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减税规模估计有2000亿元,金融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减税规模或接近4000亿元,2016年“营改增”减税总规模接近6000亿元。“营改增”会确保所有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 (一)“营改增”是税制发展完善有效途径 在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立并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税制日渐显现出内在的不合理和缺陷,已经不利于、不适应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在推进增值税立法的同时,财税部门也同时探索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从而出台一部完善的增值税法律。从2009年开始的“营改增”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始的。
(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
“营改增”对小规模企业的减税效果最明显。原来5%的税率下降到3%。官方数据显示,营改增”试点后,总体减税426.3亿元,中小企业普遍减税,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四成左右。改革带动服务业发展,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首次突破6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吸纳着最多的就业人口,服务业比重则是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营改增”后,信息技术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对于华为、腾讯、百度等大型知名的IT企业而言,改革的直接效果就是减税。而对制造业来说,很多试点企业在“营改增”后主动把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其主业中剥离出来,加大研发投入,成为效率更高的创新主体。例如:为大众汽车提供零部件物流配送的上海安吉速驰物流有限公司,“营改增”后将一些人工成本较高的业务外包,并启动内部技术革新实行电子化运作,去年全年税前抵扣170多万元,企业核心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三)打破不同行业因征收的税种不同而形成的不公平课税格局。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因课税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公平课税格局。其表现主要是:①抵扣链条中断,人为加重部分行业税负,不利于服务业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服务业原则上按营业额全额征收,使服务业税负过重,而且重复征税的弊端容易阻碍新兴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等的发展。②增值税、营业税并存,重复征税,不利于货物和劳务的出口实现彻底退税,制约了我国产品和劳务参与国际公平竞争,削弱了我国产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扭曲了我国外贸结构。③增值税、营业税并存,重复征税,使税收征管更加复杂,影响税制运行效率。特别是在目前增值税归国税系统管理、营业税主要归地税系统管理的情况下,两税并存容易造成许多征管方面的矛盾,例如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管范围的争议往往导致国税局、地税局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营改增”的好处,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会在以下三方面从“营改增”获益。首先是服务业企业登记成为一般纳税人后,可以抵扣购买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相关进项。其次是制造业企业,货物批发和零售企业能抵扣接受服务的相关进项。再者,从事跨境服务的企业原来通常会产生5%的营业税成本,现在“营改增”后可能不会发生任何实际的增值税成本。
(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
服务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对于经常有劳务输入输出的企业而言(尤其是外资企业),相当于以前进口服务时代缴代扣的营业税现在可以抵扣国内销项税额,大大降低了进口劳务的税负开支,而且出口服务仍然享受免税,更利于招商引资。
二、全面推行“营改增”的意义
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前期试点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覆盖面更广,意义更大。
(一)完善了中国流转税的税制 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了划分,本质上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相应的财力。分税制在接下来十几年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一系列积极的作用,但也逐渐积累和显露了一些问题。“营改增”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在解决重复征税问题的同时,也完善了我国的流转税制度。 (二)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 “营改增”不是简单的税制简并。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于市场活动的影响不同,税负也不同。增值税对增值额征收,而营业税则是对营业额全额计征。这样,就出现了双重征税的问题。“营改增”的实施,是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基本消除了重复征税,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有力地支持了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破解了征管存在的困境 人们可以把所有的课税对象看做一个光谱,分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纯货物,而另一个极端是纯劳务。在货物和劳务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商品和劳务,它们相互包含,即劳务中包含着货物,货物中也包含着劳务。在中国目前的税制下,货物缴纳增值税,劳务缴纳营业税,但有的时候很难区分一个课税对象是货物还是劳务,这就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营改增”实施后对全部课税对象都征收增值税,从而解决了混合销售、兼营给税收征管带来的困扰,可见它对税收征管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全面推行“营改增”后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营改增” 则是税制改革中的一项减税措施。但营改增在其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说,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对纳税人、纳税机关、政府三方面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扩容后的营改增对纳税机关和政府具体有何影响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应对已经成为当下税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税制改革中,一个新税制的推出总有一个适应期,需在磨合过程中不断调整。就目前来看,有一些行业反映,在“营改增”之后税负反而加重了。这主要是税收征管制度的问题。“营改增”以后,如果在各个环节都能提供真实、可信、可靠的增值税发票,从理论上说,增值税是完全可以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税收征管没有全部覆盖,有些环节提供不了增值税发票,相应的成本也就增加了。 ( 一) 对税务征管工作的影响
营改增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地方政府为维持一定的财政收入而不得不加强税收征管的工作,对各种纳税群体的审查将更加规范和频繁,这就使税务征管工作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全面营改增涉及到的行业不断增加,试点户数大幅增长,减税规模不断加大,国家税务系统的征管压力也随之大幅增加。税务系统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营改增政策体系和管理措施却尚未形成规范,国税征收过程中的审核与监管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另外,随着国税局全面接管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地方税务系统的管理权限逐步丧失,地方税务的职能和社会地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并建立国、地税,国税负责中央税和共享税的征收,从而确保了中央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但这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例如国地税分设给纳税人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当时总局谢旭人局长就提出了“一窗式服务”,即在不合并国地税的前提下,让纳税人在一个地方解决所有的税款缴纳问题,减轻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二)征收成本的影响 国家审计署在2010年对全国240个基层税务机构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例为8%。但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在1%之内,没有超过1.5%的。多数人认为,征税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地税局分设。通过对国外税务机构的研究发现,大多数采用国地税分设制的都是联邦制国家,单一制国家和地区国地税分设的仅为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国地税合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员和机构的问题。 (三)对政府收入的影响 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于2016年5 月1 日起推行至全国,在增值税税率方面新增6% 和11% 两档低税率。全面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多数企业减轻了负担,却为地方政府增加了压力。营业税一直是地方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营改增扩容直接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缩减。全面营改增直接导致地方政府税收的流失,营业税被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地方财政在增值税分配比例中仍占四分之一,保持不变。为确保营改增改革的公平性,地方政府需要对改革后税负增加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和补贴,而此举却进一步增加了地方财政的支出,使得地方政府不仅税收持续减少,还另外多了一层压力。 (四)对于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的全面推行给不同纳税群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首先,在全面营改增政策施行后,部分企业很难将增加的税负转移到其他消费群体身上,加上差额征税的不再实行,导致约5% 的企业税负增加,特别是加重了提供仓储业务、广告代理、代理报关等业务的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次,企业在施行营改增政策后,其会计审核系统必须进行重新调整,内部财务部门需要计算组成更为复杂的税金,在增值税下的收账入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情况都大大增加了会计税收核算的难度。以建筑业为例,之所以没有实行“营改增”,是因为建筑行业一旦实行11%税率,很大一部分企业的流转税税负会增加。为了不使企业的税负增加,“营改增”又给增值税增加了两档税率,但税率多了又增加了税制的复杂性。例如,物流行业就遇到了一个问题,目前物流行业大体分为交通运输业务和物流辅助业务两类,这就造成了同样一笔劳务收入面临着交通运输和物流辅助两个税率的局面,交通运输的税率为11%,而物流辅助的税率则为6%,这样企业就可能人为定价,把物流辅助的收入做的较多,而把交通运输的收入弄的很少,从中避税。所以说,税率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但如果税率太少,一刀切,也会导致一些企业税负增加,这是“营改增”要研究的问题。
四、应对全面“营改增”有效的办法
营改增后使得一些以交营业税为主的企业的税负减轻了许多,主要是因为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税负都会下降,主要看如何进行进项税额的匹配。
( 一) 财政收入减少的应对策略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于20世纪末建立的,导致现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营改增以来,在共享税收上地方与中央的比例调整为3:1,地方税收明显减少,但地方的事权却逐步增加,日益尖锐的财权与事权关系,已经影响到地方政府诸多工作的开展。地方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其财政状况,就要积极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调整地方主体税种,合理分配财权与事权的关系。科学调整地方税收体制结构,开设新的主体税种来取代被取缔的营业税,可以有效地缓解地方税收明显缩减、事权增加的现状。
( 二) 企业方面的应对策略
首先,全面营改增政策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刺激社会经济,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和产品营销方式,对营改增政策对自身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做好纳税筹划,尽量利用政策的优惠项为企业节约税收;其次,企业在处理税收时必须准确区分可抵扣与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项目,以防范纳税风险。而对于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项目,企业应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尽量选择可抵扣的项目,以便获得最大程度的进项税额抵扣,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 三) 税务征管机构的应对策略
全面营改增改变了纳税人所需缴纳的税种,使税务征管机构的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地税机构的税收减少却占据了更多的事权,不仅降低了地方有关机构工作的积极性,还使得地方事务更为复杂。因此中央与地方所拥有的不匹配的财权与事权必须进行协调,尽快实现中央与地方的税务信息沟通与联合征管能有效解决地税机构职能降低的问题。同时,还要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构建工商、中央税务、地方税务等部门的协作平台,使税务信息能从地方到中央顺利流通,减少地方税务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营改增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是我国税务体制完善的必须举措。营改增改革势必会对不同纳税群体造成影响,而要想使纳税群体和征管机构两方面都受益,必须集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营业税”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降低了我国企业的税负,同时提高了国家税收的收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的产业链条,同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希望能给我国的经济一定会呈现出更加蓬勃的景象!
参 考 文 献
1.宗式华,周松德.预估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财会月刊,2013-01
2.刘烜,唐顺之.“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变化。财会月刊,2013-01
3.李俊青,营改增继续推进应该深化改革解决衔接问题。渤海商品交易所论坛,2013-11
4.樊钒,我国“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智慧·财经,2014年第3期
5.赵梦莹." 营改增" 政策效应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3
6. 凌志刚." 营改增"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3
7. 李春瑜“. 营改增”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6-01
8.罗文波,“营改增”后企业如何应对。中国信息产业网,2013-03
9.小鱼,2016年营改增最新细则落地,对各行业有什么影响。南方财富网,2016-04
10.唐成,全面营改增的现实冲击及应对策略 。天天^文档网 ,2016-05
11.朱青,“营改增”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