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容摘要.......................,,,,,,.....................2
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3
(一)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3
(二)公司融资决策的公开和透明............................3
(三)科学制定公司的融资决策..............................3
(四)新会计准则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3
二、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来说所面临的问题..........3(一)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制度对企业融资来说变迁的成本较大....4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4
(三)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四)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融资加大了企业调节利润的空间......4
(五)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行为造成的经济后果..............4
三、公司在制定融资决策中应对新会计准则的措施..............5
四、结束语................................................5
五、参考文献................................................5
摘 要
企业融资目前是企业常运用的方式,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的需要,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用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2006年颁布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股利决策,提高现金流,经营财务指标和财务报告带来的一定影响,本文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分析了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及研究。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融资 影响 分析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6年颁布并实施至今有十二余年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已全面实施,它既是用来约束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也是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以及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依据,它是企业获得资金转移信息的主要渠道,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大中型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公司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进行融资,融资的方法和形式必须要符合国家财政部门及证券管理部门的相关法律规定,监管机构会坚决打击证券市场上非法融资现象的发生,并严肃处理及管制企业非法融资和投资决策等经济行为[1],加之近年来国家出台的【43】号文【87】号文【23】号文的出台和新会计准则相辅及时弥补了我国在公司融资决策监督与管理方面法律的空白。因此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跨国投资和跨国融资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我国的经济也开始慢慢的走向国际的大舞台。要使中国的市场也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当中,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新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与国际同步,并同时获得了iasb、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认可[2]。一方面使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接受,另一方面也相应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中的可比性,并且大大降低了财务信息报告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这两方面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减少了国际贸易之间的摩擦,增强了跨国经营的管理水平。
(二)公司融资决策的公开和透明
国家证券监理部门于2001年6月下发的通知明确指出:各个公司要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及其附属条文中的具体规定。同时在编制年度公司财务报表时,公司必须要保证其真实显示出上一年度的利润及其相的关数据,以方便投资者做出准确而有效的投资决策。
(三)科学制定公司的融资决策
传统公司的融资决策基本上是由公司的董事会研究所决定的。由于在受到董事会成员的主观意识、经济理念、思想观念、投资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融资决策的计划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盲目性”,这样的决策不仅仅是对公司和股民的不负责,也极有可能会引发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必须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3]。新会计准则在其制定的过程中,就深入的分析了公司在融资决策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以非常明确的条文及内容规范并引导公司在融资决策上的科学化发展[4]。
(四)新会计准则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
公司在资本结构慢慢趋于合理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相对发达国家仍然比较低,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委托代理的链条也过长,股票的发行制度也不完善,产权改革不到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我国多数国有企业融资还主要依赖于银行的贷款,导致其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并且提高债权人、投资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再加上资本市场的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的同步深入,大大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水平同时也拓宽了融资渠道。
二、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来说所面临的问题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制度对企业融资来说变迁的成本较大
新会计准则的开创与实施,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同步,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填补了我国对于国际事物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但实施新会计准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5],第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必须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来增加对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并且会计人员所处理的融资问题也尤原来的国内问题逐步国际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注入到公司内部。第二,由于新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更多的职业判断,使得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困难会越来越大,所以会计监督的水平也要相应的提高。第三,由于新会计准则涉及领域较广,要全面严格地实施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增加了企业转换和执行的成本。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
即使财政部等部门在评价新会计准则时,指出新会计准则制定科学、规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尤其是对企业的融资,国外的社会公众并不是很了解该企业的发展,又怎么会将资金注入该企业内部。新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规定过于规范化,尤其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晦涩难懂,致使一些公司在执行过程中对准则产生了理解上的错误,导致会计处理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
(三)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具体来说是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新理念,并且还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的方法,由于在企业融资的时候将会面临大量的国外资金,这就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由于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准则和制度在理解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力上都存在着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
(四)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融资加大了企业调节利润的空间
尽管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可以调节利润的余地,提高了企业报表的可信度,但仍然存在被公司调节利润的空间,必须要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6]。
第一,企业融资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新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投资性的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都是在大范围的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的引入,是目前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之一,对提高会计报表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尚未健全和规范,资产评估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当企业融资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沦为企业人为操纵公司利润的工具。
第二,企业在面临融资时,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对扩大。对于新会计准则中的“借款费用”准则可能会诱使部分公司利用借款对其进行利润的操纵。新会计准则规定,相关产品的构建或生产如果占用了除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那么这些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的支出允许计入其资产里面。依据新会计准则,公司很有可能会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想办法。比如扩大企业的利息资本化范围,进而通过采用必要的手段令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达到计入资产的要求,并且将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长期作为在建的工程进行核算,这样就不仅仅会延长利息的支出计入资产时间,还可以降低计提的折旧率,最终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五)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行为造成的经济后果
新会计准则对原有融资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和计量,可能会产生令公司业绩得以提升的经济后果。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尚未摊销的融资差额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的收益,导致了公司在2007年年初的留存收益相对降低[7]。
公司进行短期证券融资时,按旧会计准则,只要是报告期末时还没有出售,即使是账面实现了盈利也不能体现为当期的收益,而新会计准则就将短期证券融资改为交易性证券融资,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如果账面盈利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的收益,增加当期的利润。采用权益法来对长期股权融资进行核算,旧会计准则规定,当初始的融资成本与被融资单位的账面价值出现差额时,作为股权融资差额表示,并逐年摊销,而新会计准则规定,当初始融资成本大于被融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不需要调整初始融资成本,小于被融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其差额则计入当期的损益,同时调整融资的成本。这样,当出现长期股权融资小于被融资单位净资产的相应份额时,旧准则规定是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并逐年计入公司的利润,在新会计准则下,可将其一次计入当期的损益,这也会导致当期利润的增加。为了更好地避免双方之间通过股权的转让来调节损益,新会计准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产生的长期股权融资差额,不调整损益而是调整其资本的公积。
三、公司在制定融资决策中应对新会计准则的措施
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的变化,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要清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将不再是减少企业利润的工具,投资人也不可能会被可转换债券的表面假象所蒙蔽,同时还要能够分析出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对每股的收益指标影响,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出发行可转换在债券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最佳的融资渠道及方法[8]。公司融资决策的制定并不是靠主观意识得判定就可以的,而是要在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证券市场管理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展和进行。新会计准则作为引导和规范公司在融资决策制定方面的基本规范性文件,公司的会计审核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和领悟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而才能有效的实施公司所制定的融资决策计划,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收益的。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大中型企业在规模和体制模式上,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接轨。但是,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理念与水平的限制和制约,大部分公司仍然普遍存在着专业会计人员不足或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尽快的实现人员的高能化和专业化,以达到能够全面解决企业在融资决策的制定中应对新会计准则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陈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突破与变动趋向.浙江金融.2008(02).
[2]孙军民,马城.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于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湖北财经导读.2006.10.
[3]钱学强.加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的措施与方法.世界经济博 览.2009.3.
[4]黄光松,石文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导读与比较.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韩玲.浅析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报.2007(2):141.
[7]吴可夫.实施新准则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0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