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存货总成本=6000*1250+6000/1200*600+1200/2*5=7,506,000(元)
B、在2%折扣范围内:
存货总成本=6000*1250*(1-2%)+6000/2000*600+2000/2*5=7,356,800(元)
C、在3%折扣范围内:
存货总成本=6000*1250*(1-3%)+6000/3000*600+3000/2*5=7,283,700(元)
通过比较发现,在各种价格条件下的批量范围内,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为3000套,采用这种经济订货批量订购火炬牌1200-20-18型轮胎,可节约成本22.23万元。
(3)加强物资采购来源渠道的管理。选择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应坚持“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确定长期的采购供应渠道,建立物资采购来源渠道档案,对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实行动态分析管理,定期评审,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同时还要继续开辟更优的渠道,形成渠道间的竞争,为保证物资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条件。
(4)合理制定采购方案。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对需采购的物资,采购部门要依据企业审定的渠道,根据到站情况、运输方式等,逐一测算采购总成本并用采购成本法进行核算,据以确定最佳方案。
5、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这里所说的闲置资源并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闲置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外部和内部本身的闲置资源,如土地、未开发的矿产及自然物,闲置的厂房、仓库以及机器设备等等。这些资源本身具有使用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而废弃不用,使其价值被埋没。如果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将它们合理的经营运作或以较少的资金拥有它们,就会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像我公司这种国有企业,一方面包袱重、资金短缺,同时又拥有很大的一块国拨土地及许多闲置的仓库、厂房和设备,一直未能充分利用。公司应逐步转变经营理念,一是将闲置的仓库、办公场所采取招租的形式进行租赁;二是利用公司有利的地理位置,与供应商通过联合经营的方式进行销售,生产厂家的进驻,在降低本企业进货成本的同时也扩大了销售市场;三是对闲置的机器设备如车辆、工程机械等,采取承揽业务、班组或个人承包等方式充分利用,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又使员工得到了实惠;四是充分利用闲置的国拨土地,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经营。
6、盘活积压商品
商品滞销积压,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商品卖不出去,其价值自然会减损,这时候,及时处理积压商品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件重要事项。积压的商品如果不及时推销出去,便会慢慢地失去市场,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积压商品卖出去,表面看依然是亏损,实际上是把企业因商品积压而造成的亏损降到了最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处理积压商品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成本的节约。
7、加强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在费用管理上,要全面实行目标限额控制以及节约奖励超支处罚制度。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正确确定费用开支范围和各项目开支标准,按照费用项目的性质和可控制原则,归口到各有关单位,如:营业费用归口由物资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管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归口由其他各职能部门管理。各部门还要将费用项目分解到下属各车间、班组及个人,明确责任,使全员提高费用控制意识,以达到全面控制费用支出的目的。
五、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成本的可控性问题。对于原材料的价格和数量,一般认为价格不可控,但数量可控。事实上,至少可以从减少材料采购批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材料资金占用进行限制,与价格的降低实质是相同的,即减少资材的耗费。又如企业的管理费用,例如:财务部门的利息支出、储运部门的仓库费用、销售部门的服务费用等等所以,对于企业的各职能科室来说,都属于可控费用。
2、注意成本控制的原则问题。成本控制首先要体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有责,就应该有权,否则就不能完成分担的责任;有责,就必须有利,不然就没有推动履行责任的动力。控制本身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严格地说,没有权利就不可能有效的控制。
3、注意成本与质量的关系问题。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完成成本指标时,要把保证产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决不可用牺牲产品质量的代价换来降低成本。要避免种种质量问题的发生,企业可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要严惩不待。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成本(费用)控制不是一步到位就能够实现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在工业化进程的200年历史中摸索出来的,我们切忌“东施效颦”,仅仅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就想使企业达到较高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本企业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研究成本(费用)控制领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寻找出成本(费用)控制更有效的方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对一个企业而言,能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利无疑直接影响其命运。因此,利润是企业生命之主梁,而成本(费用)管理又是企业利润来源的支柱,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控制费用开支,提高经济效益,已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基本任务。只有牢固地树立成本(费用)这根支柱,利润这根主梁方会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使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舒险峰,隋冰 . 对加强国有小型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 . 北方经贸,2002,(8)
2、陈冬妍 . 谈企业成本控制 . 煤炭技术,2002, (3)
3、任多魁 . 胡中艾 . 成本会计学 .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年
4、范松林 .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 . 会计研究, 2000,(8)
5、宋斌,柳正强,程良春 . 运用成本细分量化法,把住责任成本控制关 . 财务与会计, 2001,(1)
6、焦跃华,袁天荣 . 论现代成本控制目标 . 财务与会计, 2000,(11)
7、屠新意 . 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8,(2)
8、路巧玲 . 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与原则 .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3,(9)
9、张瑞龙 . 企业成本的控制与考核 . 连云港化工高专学报, 1998,(3)
10、焦跃华 .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11、张小萍 . 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成本监控和管理的再认识 . 工业会计, 1999,(2)
12、孙晓彩 .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 . 工业会计, 1999,(9)
13、姜德发 . 从价值链分析看企业的成本控制 . 交通财会, 2004,(3)
14、范秋娟 . 浅析企业的成本控制 .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4,(1)
15、李勇,谢赤 . 推行“成本企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 湖南大学学报, 2000,(12)
16、华文英,陈嘉,陈国民 . 谈企业成本控制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8)
17、刘总理 . 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 .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2002,(10)
18、翟雨良 .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 . 财务与会计, 2000,(4)
19、潘国明 . 试论企业的成本控制 . 上海企业, 2003,(1)
20、喻建红 .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初探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3,(6)
21、杜志民 . 深入开展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之我见 . 山东经济,2002,(9)
22、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