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系统概括
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及计提折旧的范围
折旧方法等的具体分析
最后的一点看法
内 容 摘 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企业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并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那么,作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就是折旧。折旧不是企业当期的付现成本,不需要动用货币资金支出。
但是,折旧费用是已经发生的长期支出,是一项巨大的“待摊费用”,它是生产经营总成本的组成部分,参与税前利润扣除,抵减了企业应缴所得税的现金流出。所以,足额提取折旧,准确纳税,反对虚报业绩,保证企业充足的现金来源,是十分重要的。
折旧不是企业当期的付现成本,不需要动用货币资金支出。美国会计师协会名记解释和会认为:“折旧会计是一种会计制度,其目的是以有系统及合理的方法,把固定资产的成本或其他基本价值减去残值(若有的话)后分摊于估定的有效期间,这是一种分配程序而不是种主人程序。”
折旧仅仅是成本分析,折旧不是对资产进行计价,其本身既不是资金来源,也不是资金运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会计科目,没有这个科目企业就无法准确地计算企业具体的收支,无法准确核算企业的有效支出,这个科目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是会计准则中不可或缺的科目。
固定资产折旧会计问题研究
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文档,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文档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
一、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系统概括
(一)、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企业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那么,作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就是折旧。
(三)、折旧不是企业当期的付现成本,不需要动用货币资金支出。
但是,折旧费用是已经发生的长期支出,是一项巨大的“待摊费用”,它是生产经营总成本的组成部分,参与税前利润扣除,抵减了企业应缴所得税的现金流出,所以,足额提取折旧对准确纳税是十分重要的。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
固定资产中的厂房、设备等,都是一种可供企业生产经营中多年使用,并提供大量服务的资产。因此,企业取得这些资产可以看作是为了取得它们未来若干年内的服务潜力,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随着企业的不断使用或时间有界图灵机的推移,其效能逐渐衰减直至消逝,这类已消逝的服务潜力,在确定企业收益时,按消逝量的比例,将其成本予以分摊,形成折旧。
美国会计师协会名记解释和会认为:“折旧会计是一种会计制度,其目的是以有系统及合理的方法,把固定资产的成本或其他基本价值减去残值(若有的话)后分摊于估定的有效期间,这是一种分配程序而不是种主人程序。”
我们认为,折旧之所以必要,由于它在固定资产核算中的目的所决定的。
(四)、那么什么才是固定资产折旧呢?
1、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2、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1)、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
(2)、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3、折旧仅仅是成本分析,折旧不是对资产进行计价,其本身既不是资金来源,也不是资金运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但是,由于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从而也会对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五)、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那么固定资产折旧又是一种怎样的程序或者手段呢?
1、折旧是一种成本分摊的程序,而非一资产评估的手段。
2、折旧是用某种系统,合理的方法,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摊入各服务期间的一种程序,而不是用来使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反映其市价的一种手段。
3、折旧是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期摊入各服务期间,在此过程中,要决定每期应计提多少折旧,就应确定有多少成本应分摊,在多长期间内分摊。
二、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及计提折旧的范围
(一)、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
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主要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损耗
固定资产的损耗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实物形态的磨损,其磨损状况直接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期的长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的损耗可以分为两种:
有形损耗
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物形态的磨损,其磨损状况直接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期的长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形损耗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使用损耗
故名思议,使用损耗自然就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损耗。
(2)、自然损耗
2、无形损耗
无形损耗即固定资产的贬值,指固定资产在实物形态上虽还具有一定的服务潜力,但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因素的变化,在使用期满前提前退出经营活动予以报废。无形损耗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又称为精神损耗,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功能性损耗
(2)、经济性损耗
(二)、固定资产折旧必须明确哪些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而哪些固定资产不应计提。
可折旧固定资产并不是所有固定资产都计提折旧,可折旧固定资产应具备条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要以合理估计,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逐渐损耗直到推动使用价值,土地就是典型的不可折旧固定资产。
我国不同行业的财务制度对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作了不同的规定,以工业企业为例
1、一般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4)、房屋及建筑物
(5)、使用中的机器设备
(6)、仪器仪表
(7)、运输工具
(8)、工具器具
(9)、季节性停用及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10)、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2、不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固定资产
(2)、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3)、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4)、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等
3、当月增加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
4、当月减少或转为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开始停止计提折旧。
三、影响折旧的因素及折旧方法的分析
(一)、影响折旧的因素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考虑三个因素:
1、固定资产成本
这里所指的固定资产成本是指固定资产的账面成本,也可称之为入账价值,其确定方法又有哪些呢,我在此做了简单的分析:
(1)、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2)、投资者投入的国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面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以直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去扩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目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5)、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人的固定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去补价,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数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6)、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闪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7)、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就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赠方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以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的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办法确认的价值,减去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
(8)、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9)、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另外,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有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固定资产因其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高,在企业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以固定资产原值为计提依据的折旧,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损益状况,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以保证企业会计^^文档的真实和完整。
残值
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估计可望收回的市场价值净额,如果在固定资产处置时会发生清理费用,则应从处置收入扣除,差额作为残值。如果未来的残值不确定或很小,可估计为零。如果固定资产处置时的清理费用高于清理收入,估计的残值为负数。
固定资产成本与残值的差额称为折旧基础。
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在其报废处置之前所提供的服务的单位数量,服务单位既可用固定资产的服务时间表示(如年、月、日),也可以用固定资产的业务量或产出量表示(如机器小时、钢铁的吨数、汽车行驶的公里数),最常见的表示方式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时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上限是物质寿命。
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是物质损耗和功能损耗。
物质损耗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磨损因自然环境所千万的物质上的侵蚀,使用越频繁、自然条件越恶劣,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越短。
功能损耗是因固定资产过时或不适应而千万的,如固定资产功能落后、新型同类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降低生产成本、因生产工艺或过程变化而使得固定资产不适应等。
(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方法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方说从2000年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平均年限折旧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稀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
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总在一年以上,且在折旧年阴内仍不变更其物质形态,所以转作工程和产品成本的损耗价值,在固定资产未曾废弃以前,也就中易作精确的计算。
马克思曾说过:“生产^^文档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计量。”
(1)、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文档,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文档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么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文档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
(2)、由此可知,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一般是依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的工程和产品成本中,每年的折旧额,是由固定资产价值除以使用年限算得。这种将固定资产价值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工程和产品成本的方法。叫做“平均年限折旧法”或“直线法”。
在计算折旧额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废弃时还有残值。例如房屋在废弃时,尚有砖木可以变价,机械设备废弃时,废铜烂铁也有一定的价值。又在拆除固定资产和处理这些废料时,也要发生一些拆除清理费用,这些清理费用,也是企业使用这项固定资产所必须负担的费用。因此,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外,还须预计将玩世不恭值(即预计残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值)。即先从固定资产的价值中减去预计净残值,再除以预计折旧年限来计算折旧。
例:甲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5000元,厂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应该=(300000-5000)/10=29500元
按照平均年限折旧法计算折旧,对那些在年度内经常使用的固定资产来说,是非常合适的。这种方法的优点,除了计算简便外,还利于折旧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提取,因而每年每月提取的折旧额相同,这样就可使单位工程或产品成本负担的折旧费的大小,同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密切联系起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高,完成工程产品多,单位工程或产品成本分摊的折旧费就少。这就有利于促使企业关心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加强企业经济核算。
但对某些流动性较大、不是经常使用的大型施工机械,如果也按这种语言地理学计提折旧,则在机械工作量较多的月份,该月工程成本负担的折旧费就较少;反之,在机械工作量较少的月份,该项月工程成本负担的折旧费就多,使工程成本的负担很不合理。所以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计提折旧。
这种方法就是第2种方法。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例:乙企业有一辆专门用于运货的卡车,原值为3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假设报废时无净残值),本月行驶3000公里,要求计算该卡车的月折旧额。
解: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30000/300000=0.1(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3000×0.1=300元
按照这种方法计提折旧,不但能使提取的折旧保证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进行(因为预计折旧年限总比预计整个折旧年限内工作量比较容易接近实际),而且能使工程成本负担的折旧费与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联系起来,即年度内机械设备利用率越多,每个量的折旧费越少,有利于促使施工单位充分利用机械设备。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要注意在最后两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郊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例:丙企业新购入一台原值为60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净残值为2000元,按双倍余额抵减法计算折旧,要求计算出每年的折旧额。
解:第一年的折旧额:60000×2/7=30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60000-30000)×2/4=15000元
第三年、第四年折旧额:(60000-30000-15000-2000)/2=6500元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例:丁企业在2002年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出2002年和2003年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解题思路:该固定资产在2002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朋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2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到12月,共9个月。
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
2003年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2003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5万元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2003年计提的折旧额为:23。75+57=80.75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除了为补偿其损耗的价值以外,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它符合配比原则。折旧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成本分配到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折旧概念的产生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固定资产成本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故而发生的成本,自然与收入相配比。
折旧仅仅是成本分析,折旧不是对资产进行计价,其本身既不是资金来源,也不是资金运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但是,由于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从而也会对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四、最后,我总结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折旧理论是“固定资产的消耗”,即折旧是固定资产的一种消耗,他需要和收入进行配比。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资产价值的变化加速,今天值50万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变成了5万,因此折旧理论也发生了变化。
在我看来,从企业资金循环来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一种收回。企业销售商品取得货币资金或应收账款,需要弥补各项材料人工费用,也需要弥补当期非付现的折旧费用等。只有弥补了这些成本费用之后,才是企业获取和利润,了就是说,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相比的差额,既包括付现费用,也包括折旧费用等非付现费用。
所以,折旧费用的计提,虽然与资金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由于销售收入的实现,企业的收回的货币资金或收到的应收账款,已包含了相应的折旧费用的收回。
现代企业会计,不再对收回的折旧设立专项的折旧基金进行核算管理,即在保证固定资产重置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对该资金自主使用。如果企业使用了该资金,而在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重置时又未收回,则企业重置固定资产将发生困难,如果企业没有其他的资金筹借渠道,那么,企业的固定资产将无法重置,企业再生产将可能无法持续。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再生产需要。
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计提折旧后,累计折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净值减少了。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个十分必要的会计科目,没有这个科目企业就无法准确地计算企业具体的收支,无法准确核算企业的有效支出,这个科目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是会计准则中不可或缺的科目。
参 考 文 献
1图解折旧计算法,作者:八ツ尾顺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谈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第19卷第2期-2006年6月
3范长缨,决策会计(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4陈宏,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J),财会月刊,2006(1)
5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6阎达五、于玉林,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罗飞,成本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乐长征、刘苏雨,折旧会计制度浅探,财会月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