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
这主要是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组织管理。
包括:对人员的管理,即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
除此之外,还包括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这主要是针对系统的硬软件管理,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对系统资源的分配;监督系统运行;对各岗位分配权限;对数据进行保密等。
4、对计算机及电算化系统的监督
对计算机及电算化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具体包括: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文档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等。
5、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整个会计工作由手工核算和管理,向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设备并运用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现代化核算和管理的整个转变过程。
从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来的发展趋势。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②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③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④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运行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表明,早在80年代初,欧美等国家已有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入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账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账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二)我国国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及分析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7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地面监视“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审批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如大家所熟悉的安逸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金碟财务软件、润嘉财务软件等。被应用于工矿企事业单位,但仍存在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普及率已达到50%以上,可有的地区、部门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此外,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以往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决策上则很少下功夫。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文档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滞后,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面对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迫切需要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根据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1、建立会计核算电算化。因为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况且,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但是,会计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住处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①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②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③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④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会计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入。因此,需要进行第二个阶段,即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的建立。
2、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当然建立并实际运行这个系统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其关键在于:①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②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③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④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且是以管理为重点的,其原因在于:①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信息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个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因而,在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②这个阶段的系统还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不仅仅是会计账薄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入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3、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安定因素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分,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2、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档次,便于数据传输汇总,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准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社会效益。
3、抓紧开发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策。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提高上来。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代理记账、会计软件市场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内容,是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性工作。
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者以几个方面的作用:
1、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存储、传输等工作,都可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电子计算机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度,自动地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减少误差。
会计电算化解决了手工会计计算中的记账不规范、不统一、易错记、漏记等问题,提高了核算的质量。
3、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人员素质。
手工会计中,计量不准、数据不实、收支虚假等现象较普通,应用计算机后这种现象将会改变。首先,会计电算化输入数据要求规范化;其次,数据处理过程得到控制,这些都确保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广大会计人员可以有时间学习新知识,从而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人员素质。
4、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采用计算后,广大财会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
5、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来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其自身的鲜明优势和特点。
(1)及时性和准确性。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更及时、准确。计算机的速度决定它对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几乎在瞬间完成;计算机避免了手工运算时产生的错误;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2)集中化与自动化。
电算化后,手工会计各个岗位的核算工作都用计算机集中处理。在联网和多用户的环境下,同一组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共享,数据处理集中化的特点明显。可以说系统规模愈大,复杂性愈高,数据处理就愈集中。自动化是指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人工干预减少,系统用程序统一调度管理。集中化和自动化使会计信息产生更高效益。
(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首先,工作人员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以财会人员为主。其次,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及输出包含手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手工与计算机共同处理三个方面。
正由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起着这样先进且有利的作用,因此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程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会计电算化决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结束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将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企业单位的信息进程产生新的推动,也将会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朝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结与体会]
通过这次毕业^文档的撰写,我综合的运用了在校两年所学专业知识。同时,还学习掌握了许多相关知识,使我对所学电算化会计专业又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我深刻的感觉到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在努力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观念、完善自我,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会计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而不致遭受淘汰。
参 考 文 献
1、励景源.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立信会计图书出版社,1987年
2、中韶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64-67
3、中华财会网.会计电算化工作指南.2000——2001年
4、李宗民.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会计研究文摘,2000(1):5-6
5、://2t33cwb.nease.net/.对我国会计发展的理性思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