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3
(一)、基本概念3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方法3
二、量本利分析的意义6
三、量本利分析在制造企业中的具体应用6
(一)、量本利分析在生产中的应用7
(二)、量本利分析在定价中的应用8
四、量本利分析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9
内 容 摘 要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量本利分析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很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量本利分析的适用条件、基本分析方法、在生产及定价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对整个企业经营的意义。量本利分析方法是要得出企业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最多的产品,并且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的一种经营方案。而盈亏平衡点的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重点,企业要生存就要获取利润,而盈亏平衡点是获取利润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在达到盈亏平衡点以后继续销售,才能从后续的销售中获取到利润。同时,我们在分析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时,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预期销售能力和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
关键词:量本利分析 制造企业 边际贡献 保本点 盈亏平衡点
量本利分析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量本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其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很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它研究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业务量及其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得出企业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最多的产品,并且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的一种经营方案。本文将着重从制造企业的量本利分析出发,研究其基本含义、具体分析方法以及它在生产、定价中的应用等。
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
(一)基本概念
量本利分析,即分析考察企业的成本、业务量(或销售收入)及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这三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就形成了企业的利润结构,进行量本利分析的目的就是要从结构上把握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会给经营利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根据成本(Cost)、业务量(Volume)和利润(Profit)三个词的英语首字母,也将量本利分析简称为CVP分析。量本利分析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了解了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是:
利润=销售收入总额-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方法
1、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是指总收入等于总成本的点,即利润为零的点,也可以叫做保本点。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销售收入(货币量表现),二是销售数量(实物量表现)。
根据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或者
利润=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在利润为零的情况下,只要已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即可求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或者是销售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可以写成一个简便的公式,即边际贡献总额正好等于固定成本总额时,就是盈亏平衡点。此时有: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同样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总额也可以写成一个简便的公式: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已知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求一个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是比较简单的。而盈亏平衡点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又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生存就要获取利润,而盈亏平衡点是获取利润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在达到盈亏平衡点以后继续销售,才能从后续的销售中获取到利润。所以说,盈亏平衡点分析是企业决定发展一项新业务以前的基本分析,只有在该项新业务预计能满足盈亏平衡点的前提下,该项新业务才有发展的现实意义,否则,就不值得发展。
2、目标利润分析
如前所述,企业要生存下去,除了保证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销售,就是要追求目标利润。在量本利分析的公式中,也可以求出目标利润下的销售收入或者销售量。
根据前边盈亏平衡点的公式,只要把目标利润带进去,就能得出新的公式: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转换以后有:
目标利润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这样根据预计的目标利润,带入公式以后,我们就能求出实现目标利润需要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
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我们所说的目标利润通常是指税后的,称为净利润。根据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我们知道,净利润=营业利润×(1-所得税税率),即营业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所以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目标净利润的公式也可以改写成:
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当目标利润用净利润来表示时,只需要用上述改写过的公式来计算就可以了。
企业计算出目标利润下应该实现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再根据销售预测的分析比较,就可以初步判断出项目的好坏,也可以做一个初步的项目决策。
3、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
以上我们都是讨论的单一产品的量本利分析模型,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更多情况下并不只生产单一的产品,而是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此时的量本利分析就要复杂得多。在计算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时,我们可以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
由于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都不一定相同,即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只要能求出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就可以按照单一产品的量本利分析模型来处理多种产品的量本利分析了。此时的重点在于求出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和各自的销售比重。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各种产品的单价×预计销售量)
(2)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销售比重=各种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额
(3)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销售比重)
(4)计算企业综合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5)计算各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及销售量
各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各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各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各种产品单价
当然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准确的预计每种产品的销售量及变动成本率等数据都是件很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经验累积和历史数据分析才可以得出。量本利分析法本身就是一个短期决策工具,要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价值,使企业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数据支持。
二、量本利分析的意义
量本利分析通过对业务量、成本、利润这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选取相对优化的方案,其核心是在于确定盈亏平衡点,并围绕其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变动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判断
通过对企业进行量本利分析,可以直观的判断出企业目前经营状态的好坏及安全性的高低,可以预计企业的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预见性,使财务决策具备更大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二)控制企业成本
通过对企业进行量本利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企业的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之间的划分关系,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增强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
通过对企业进行量本利分析,可以制定能达到预期利润的有效的价格政策,促使企业关注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及时调整价格策略,增强企业盈利的稳定性。
(四)调整产品结构
通过对企业进行量本利分析,可以对企业目前的产品结构进行既定的调整,突出企业的优势产品,整合甚至淘汰劣势产品,对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投入更多的关注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树立动态成本观
通过对企业进行量本利分析,要改变企业的传统成本观。我们要认识到,成本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企业应该树立动态的成本观。
三、量本利分析在制造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以上我们已经讨论了量本利分析的各项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对量本利分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它同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
(一)量本利分析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量本利分析中,我们把成本划分为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是对成本习性的划分,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们对盈亏平衡点的分析也就是对最低生产量的分析,这也和生产决策紧密相关。在销售价格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企业根据量本利分析法得出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就是制定生产决策的依据。若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小于预计销售量,说明可以生产,因为有利可得;若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大于预计销售量,说明无利可图,则不应生产。后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认为该项目有长期发展潜力,也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第一,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扩大销售量;第二,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使盈亏平衡点向低销售区移动。
下面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量本利分析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
例1.甲公司现在有两个新的生产项目可以选择,第一个项目是生产A产品,为了生产A产品,甲公司将增加21000的固定支出,同时经市场调研,目前A产品的销售量可达到1500件,生产车间的试制试验中表明,A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可以合理确定为30%,单价预计能达到30元/件。第二个项目是生产B产品,为了生产B产品,甲公司将增加15000的固定支出,同时经市场调研,目前A产品的销售量可达到800件,生产车间的试制试验中表明,B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可以合理确定为40%,单价能达到25元/件。现在请用量本利分析法帮助甲公司的生产决策,它应该生产哪一种产品对公司有利。
首先,我们可以分别求出A、B产品的盈亏平衡点。
A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1000÷{30×(1-30%)}=1000(件)
B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15000÷{25×(1-40%)}=1000(件)
从量本利分析结果可以看出,A产品的预计销售量大于盈亏平衡点,多销售的500件将获得利润500×{30×(1-30%)}=10500(元)。如果生产B产品,其预计销售量小于盈亏平衡点,即使完成了预计销售量,公司也将亏损,亏损金额为(1000-800)×{25×(1-40%)}=3000(元)所以甲公司应该选择生产A产品。
例2.已知条件同例5,甲公司认为B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经生产车间对B产品的工艺改良以后,变动成本可以降低为25%,固定成本也可降低为12000元,并且B产品的销售量可以提高至1200件。问此时是否可以选择生产B产品。
调整后B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12000÷{25×(1-25%)}=640(件)
此时B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小于预计销售量,并且可以从中获利(1200-800)×{25×(1-25%)}=7500(元),所以甲公司可以选择生产B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量本利分析在企业的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二)量本利分析在定价中的应用
除了对生产决策的影响,量本利分析对定价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已知,并且销售量可预测的前提下,盈亏平衡点下的产品价格就是定价的基础价格。高于此价格企业可以从中获利,低于此价格,则企业亏损。在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经常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进行经营,总以为这样会有利润回报。而我们通过量本利分析应该认识到,降价后的“多销”,只有高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这个时候才能选择降价政策,否则,就不能选择降价的策略来促销。并且我们应该看到,销售数量在受市场需求限制的同时,还受企业生产能力的限制,所以这个销售数量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数据,我们分析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时,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预期销售能力和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
现举例说明量本利分析在定价政策中的应用。
例3.乙公司现有一新产品进行试产,根据生产研发车间和财务部门的统计分析,可知该产品的生产会新增固定成本40000元,在一定的范围内,该产品每件的变动成本将控制在10元左右,预计市场销售量将达到8000件以上。求该产品的最低销售价格。并从乙公司的两个定价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1)根据目前的预计销售量的作参考,决定定价为30元/件。
(2)根据进一步市场调查,如果定价为25元/件,销售量将会达到10000件以上。
设乙公司的最低销售价格为X,则有以下盈利平衡点公式成立:
0=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8000×(X-10)-40000
X=15(元/件)
也就是说乙公司最低销售价格要达到15元,才能保持不亏损。而想要在此产品上盈利的话,定价应该大于15元/件。
现在来看乙公司的第一个定价方案,单价30元/件,销售量8000件。此时的利润=8000×(30-10)-40000=120000(元)
第二个定价方案是单价25元/件,销售量为10000件。此时的利润=10000×(25-10)-40000=110000(元)
根据以上两个方案的量本利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个方案优于第二个,获得利润更多。
例4.已知条件同例7,现在第一个方案下,乙公司想增加广告投入10000元,预计销售单价不变的前提下可使销售量增加至9000件。问乙公司是否选择增加广告投入?
广告投入增加10000元,即是固定成本增加10000元。除销售量变化外,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此时的利润=9000×(30-10)-(40000+10000)=130000(元)
增加广告投入以后,可增加利润130000-120000=10000(元),所以乙公司应该选择增加广告投入。
量本利分析能清晰的展示出企业的成本、业务量(或销售收入)及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这对企业定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定价也是其实现利润的基础,企业取得的所有收入都是从定价中获取来的,所以说量本利分析对企业的整个营运过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量本利分析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量本利分析是建立在成本按性态划分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方法,分析一项成本究竟是变动的还是固定的,总是要限定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即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加以研究。它是基于以下几点假设:
(一)成本性态假设
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是一项基本假设。在量本利分析模型中,成本总是可以按其性态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至于分类的方法,一般要参照企业的实际业务及历史数据来具体分析。
(二)期间假设
无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固定性和变动性均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其金额大小也是在特定的期间内加以计量而得到的。
(三)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在量本利分析中,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即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能够保持稳定。
(四)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在量本利分析中,变动成本与业务量成正比关系,即变动成本额是随业务量变化而同比例变化的。
(五)产销平衡假设
量本利分析中,考虑的是一种短期决策,假设当期生产的产品全部由当期销售,各期均无库存。只有在产销平衡的假设下,量本利的各项分析公式才能成立。
参 考 文 献
1、王静刚主编,《管理会计精要与个案》,科学出版社,2004年
2、查尔斯.T.亨格瑞,斯坎特.M.达塔,乔治.福斯特,《成本与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唐.R.汉森,玛丽安娜.M.莫温,《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陈平平,姚凯,《多品种量本利分析模型的改进》,中国管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