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税收流失威胁着国家的发展,税收流失已不是我国才存在的问题,已是国际性难题。税收流失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失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随着每年经济不断增长,相对税收增长比却未成比例增长,另一方面体现出税收的流失,税收流失对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税收流失将阻碍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国家改革建设却不能同步进行。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治理的对策,已成了财税理论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研究税收流失不仅可以完善我国现有的财税理论体系,而且对完善税制,国家的快速发展的经济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目录
一、税收流失问题的界定
(一)国内外学者对税收流失的界定
(二)税收流失的问题的分析
二、浙江省税收流失现状
(一)浙江省税收流失的现状
(二)浙江省税收流失额度的测算
三、浙江省税收流失的类型以及其原因的分析
(一)浙江省税收流失类型
(二)浙江省税收流失原因
四、浙江省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一)国内外税收流失治理经验及启示
(二)基于浙江省自身的税收流失治理对策
关于税收流失方面的问题研究
一、税收流失的界定
以近几年比较热门手机苹果公司为例,欧盟委员会反垄断监管当局要求爱尔兰向苹果公司追讨过去10年间,共计约130亿欧元税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对一些跨国科技公司的税制体系未见完善。像苹果这类的大公司,通过在国外开设多家子公司,通过专利授权等方式,使用税收制度的漏洞,避免了回到美国本土母公司需支付的35%公司税,同时也逃避了子公司所在国家的税收。
国内也同样存在这类情况,已目前国内一些对外贸易公司来说,一些进出口公司在香港开设离岸公司,将贸易收入利润部分未转入国内,已躲避公司利润部分的税收。
以上提到的为“非法经济”,它是指防止和逃避政府的管制、税收和监察的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收入。另外还有一种称做为“公开经济”,它是指已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在国家有效的控制范围之内的经济活动及其收入。目前这两种经济都存在税收流失现象,前者为隐性流失,后者是显性流失。目前 经济快速的发展、税费负担的增加和政府管制能力下降,“非法经济”的税收流失明显增多,当然例如退税等国家政策允许和权限范围能的减税当然不属于税收流失。反之,违反、超越权限的减税则属于税收流失。
税收流失是指在一定的税收制度条件下,国家对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征收而未征收到的税款。
二、 浙江税收流失现状
我们目前实现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它的理论税基应当于所有应税部门所贡献的GDP.但由于加工、修理、修配等部门数据在《年鉴[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信息网http://tjj.zj.gov.cn/tjsj/ydsj/gy/]》中并未反映出来,且实际税收较小,流失额相应也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样我省应税能力就相当于工业企业部门、批发零售部门和进口环节等三部门应税能力只和。此外,根据专家研究,我国目前税收优惠约占15%~20%。
以工业企业部门为例,理论上工业企业应税能力就相当于GDPx17%x(1-20%),这里我们按最优惠比例计算。2016年增值税应税能力月1905.8亿元(《年鉴》记录总值14008.82亿元),据浙江省国税统计,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6485亿元,工业总值约占30%,2016年全省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797.55亿元,按比例实际省税收组织收入约1139亿元。2016年工业税收流失约为766亿元。当然,其中尚未刨去减免税收约247亿元(,2016年全省国税部门办理各类减免税823.62亿元,以工业占30%估算)。实际流失税收约510亿元。
以下为浙江省2017年10月份工业产值年鉴
关于税收流失方面的问题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