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
会计科目体系是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了解的会计信息要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能对会计客体的运动及其变化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及时准确的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完整体系。会计科目体系不完善,对会计客体运动及变化的记录与报告就不可能准确、完整,从而不免会出现有某项会计事项发生,却找不到相应的会计科目记录、反映的现象。新制度的会计科目体系还存在着某些缺陷,比如:在投资问题上,未设置接受外来投资这方面的总账或明细科目,从而在核算上就出现了外单位投入本单位的资本,无法在本单位账簿上给予真实完整地记录、核算和反映的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基本建设会计长期分离
基本建设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内容,此项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占较大的比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支出在全国基本建设支出总额中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如何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如实反映基建规模及其效益,有关部门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中却没有任何有关基建资金的信息。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会计与其他会计是分离的,会计上对其核算也是分开的。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环节比较薄弱,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部门。以高校为例,通常是物资部门管仪器设备,总务部门管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文档,校办产业部门管对外投资等等,形成了多头管理的状况,使得国有资产难以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来反映、监督。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清,又长期不进行清产核资,从而造成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产随意处置、浪费、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因无偿占用和转移,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尤为严重。
(四)会计委派人员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支持会计集中核算的人们总怀有一种良好的愿望,即会计人员独立出单位之后,就可以秉公执法,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就可以被制止,但会计委派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不足将大大减弱他们进行监督的内在动力。现在会计集中委派人员的工资是由财政统一发放的,他们进行发挥监督作用的强弱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任何联系,所以他们只坐在会计工作沾对单位所报票证进行形式的审核报销,而不注重到下面调查研究,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使许多表面合法而实质上不合法的票证得以报销列支,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不能得到真正制止。
三、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完善会计科目体系
从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看,它的会计科目体系在五大会计要素基本框架下,主要由两条线构成:一条线是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围绕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开展行政事业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科目体系,即行政事业收支核算体系。另一条线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围绕行政事业单位为弥补行政事业经费的不足,面向市场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收支事项所设置的科目体系,即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收支核算体系。遵循会计准则的客观性、一贯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在行政事业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一个“实收投资”二级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外单位投入的货币资金、材料和无形资产。其二级科目贷方用来登记外来投资数,借方用来登记外单位投资撤回数和清算转销数,贷方余额表示接受外单位实际投资数。当行政事业单位收到外来投资时,借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贷记“行政事业基金——实收投资”:给予投资回报时,因为是净资产的减少,可在结余分配中直接反映,借记“结余分配”,贷记“银行存款”。至于投资者的其他剩余权益,由于投入单位投入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收益,并无参与管理单位事务的要求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不可能拥有这一权力,因而没有必要像企业会计那样详细反映。
(二)将基建资金纳入单位财务会计管理范围
这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打破了预算内外的界限,实现了预算内外的统一,而且确立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的概念和地位。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若再让基建财务游离于单位财务之外,将单位会计和基本建设会计分开势必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保证其全面完整性,也不利于单位对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将基本建设纳入单位大财务并进行会计核算。
(三)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
搞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是维护事业单位及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一个专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定专门岗位,配备高素质、懂管理、懂经济、懂业务的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彻底改变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国有资产多头分散管理又都不负责的现状。同时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把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可包括清查、登记、统计、使用、损坏赔偿及报废处理等制度。要建立固定资产审批、购进、保管、使用、处置、会计核算、维护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必须制定闲置资产管理办法。
(四)建立会计核算人员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其次,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资金运行安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认真听取试点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监督试点单位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对委派会计的考评机制,可由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组织联合考评组,定期对委派会计进行考核,对于财经纪律执行坚决、工作认真负责、发现隐性问题多的财会人员给予重奖,而对于那些得过且过甚至和被监督单位同流合污、串通作弊的会计人员给予重罚,情况严重的,可解除其劳动关系,永不录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还需向国外许多国家进行学习和借鉴。我们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更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便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赵常宾:《.关于预算会计问题的思考》,广西财务与会计,1992年,08期
2、杜振宇:《现行财务报销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事业财会,2007
3、孔祥永:《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浅析》,工会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4、崔祥丽:《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2013年,第294期
5、《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上海市清产核资办公室》,
6、张云霞:关于科学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的探讨, 《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年,第2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探讨(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