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会把成本看做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进并完善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方向。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的实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的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的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总结完善和推广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完善。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三、成本理念发展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合理的建立成本会计假定
方法一:效益成本法
所谓的效益成本法,是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去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它的内容如下:
1、分析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对企业内部可剂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和投资成本等。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来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
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
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
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进行结转。
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五点:
①、耗费同效益挂钩。
②、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也不是责任单位,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
③、核算具有阶段性。
④、核算具有辅助性。
⑤、核算对象与管理目标相统一。
方法二:节能降耗法
对成本会计的发展方向与对策的思考(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