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目标的功能在于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结果。财务管理理目标,既应该是定性的,又应该是定量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只有是定量的,才能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结果,才能对财务活动的预期状况与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与分析。如果财务管理目标不具有可计量性,那么,就不能作为财务管理实践的要素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发挥作用,这种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具有实践性的品质。
(二)、层次性
又称为可分解性,它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按其主要影响分散为不同的具体目标。这样,企业就可以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制度,按照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把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任务落实到财务活动的不同环节和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层次或不同的责任中心。
(三)、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根据所预设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对企业具体财务活动一些管理办法。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努力程度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相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设计、组织、调控的依据。只有所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具有控制能力,才可能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可操作性
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便具备可计量性、层次性、可控性等一系列品质,如若因存在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只能是理论目标,而不可能成为现实目标与实践目标。
四、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主体之一,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其不仅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关系复杂,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研究主要把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的相关因素分为三类:
(一)外部因素
1、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谋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寻,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2、债权人
当公司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两者也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债权人把资金交付给企业,其目标是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来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债权人事先知道借出资金是有风险的,并把这种风险的相应报酬纳入利率,通常是在考虑了包括公司现有资产风险、预计新添资产的风险、公司现有的负债比率、公司的未来资本结构等因素之后 才作出借款决策。但是,借款合同一旦既成事实,资金到了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股东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公司有足够的收益支付债务,那么债权人通常对现金流量有第一要求权。但是如果公司现金流量不足以偿付其财务债务,他们有权宣布破产。
3、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正常收益的同时,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责任客观上存在矛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造成利润和股东财富的减少。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必须要较多地考虑社会效益,使企业关注目标与社会责任达到一致。
(二)、内部因素
1、企业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确定应建立在企业目标的基础上,体现企业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目标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财务管理是企业对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的一种管理,具有价值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作为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管理目标,应从价值形态方面体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均衡等观念,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协调统一,才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2、经营者
企业经营者从个人利益出发,站在个人的立场,目标则是提高自己的报酬、荣誉、社会地位,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劳动强度。经营者为企业提供智力和体力劳动、组织实施企业的具体财务活动,同时通过工资、资金、分红等方式从企业取得报酬,参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分配。如果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者就更容易得到职位的升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荣誉。经营者提高自己的报酬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成本意味着减少利润;增加闲暇时间和减少劳动强度可能会减少企业的收入,减少收入同样意味着减少利润;扩大企业的规模不一定符合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盈余最大化。
3、企业利益集团
企业利益集团是指与企业产生利益关系的群体。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利益集团已不是单纯的企业所有者,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政府和企业职工等方面。
(三)、管理决策因素
1、项目投资
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风险。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2、投资报酬率与风险
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做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
3、股利决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