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企业对于企业还没有对管理会计树立起一个较为清晰和客观的认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建立的会计管理和使用体系不够完善,实用性较差。在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制定经营决策时,主要是借助过往的经验,未能发挥“会计也是生产力”的作用,导致管理会计无用武之地
(二)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管理会计从引入到应用,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是比较落后。目前阻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原因是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借鉴,在经济文化状况不相同的情况下,我国盲目地向西方学习,显然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再有我国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靠外国的翻译版本,因文化差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就已经脱离了我国的实际,这样管理会计的目标、方法和学习内容都与我国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所以借鉴西方的管理会计在我国缺乏实用价值。举例来说,如回归分析它要求企业的产品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从而能够达到统计学上的要求,这些是理论上的要求而实际上企业根本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再如保本分析,保本分析它要求的是产品保持单一,这在理论上可以说得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达到,企业不可能只有单一的产品,所以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三)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管理会计方面,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贯穿着管理会计整个过程之中。然而,当下我国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却并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这个行业的实际需求。在管理会计上,会计信息失真,事业水准低这些瓶颈也给管理会计的发展设置了一大障碍
一、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缺乏认识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不大清楚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自身受传统思想影响而管理僵化,没有锐意进取、努力创新的意识,导致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因为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管理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对管理会计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管理当局缺乏对管理会计重要程度的认识,自然而然也就不能推动管理会计这种先进管理工具的普及,而只是将更多的企业资源配置于财务核算会计方面。企业管理当局对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认识上有失偏颇,认为会计只具有单一的账务核算作用,它不具有事后分析等服务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功能,也不具有事前预测的作用。
(二)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正因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还不完善,所以出现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只是在表面上将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简单的引入到我国,对于是否真正适合我国国情或企业所需都是未知的,没有与我国国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运用上不够合拍,对于企业发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再看西方国家,通过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实践检验,可以看到,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由此看出,我国并没有将重心转移到管理会计上,也没有大规模的运用到实践中。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基本国情无法分开。
(三)高质量管理会计人力资源匮乏
管理会计的从业人员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较少,所以企业内部的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整体呈现出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整体的管理会计教育培训发展不足,所以国内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人数不多。而企业内的会计人员一般更新速度较慢,同时呈现出知识年龄较大的局面,企业内掌握最新管理会计知识的会计人才较少也导致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体系完善的速度较慢。管理会计除了需要完备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具体的管理能力,会计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工作并且累积了足够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地执行管理会计工作,但是企业在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增加管理会计的人数来加强相应的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