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多样化的产业模式要求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之相匹配,但目前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匮乏,造成农民贷款难、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贷款方面,除了小额农贷和担保贷款外,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农产品抵押等适合农户抵押担保的贷款品种几乎没有而,个人担保贷款因条件较高难以获得;在结算方面,农村除金融结算和代收水电费之类的中间业务外,代销国债、基金和银行卡等科技含量稍高的业务也还未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更是微乎其微;在保险方面,大多数的农产品并未纳入保险范围,保险保障机制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农村金融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二元经济体制、农村金融环境较差、金融机构改革迟缓、政府扶持不足等,下面将对其中较为突出的两个原因作分析:
(一)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
城乡二次元经济体制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向现代经济体制的转换。由于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从而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农村金融由于存在发展环境较差的问题,导致农村金融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状态。具体表现为:农民自身信用的匮乏,对金融服务和法律知识的了解缺失,存在着小部分农户恶意赖账、逃账等现象,使农村信用环境恶化;农村信用咨询体系建设落后,农民对金融机构持有怀疑态度,大部分农户仍选择传统民间借贷的方式,而不是转向金融机构寻求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和金融监管环境缺失,监管力度不强,导致当农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挫伤农户的热情。
四、改善农村金融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二元经济转型,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努力增加各级政府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好国家支农政策措施,通过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进行正向激励,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聚集;完善财政优惠政策,对支持涉农信贷业务的合法小微型农村金融机构予以扶持;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土地和农村住房财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流转试点工作,进一步释放农村资源资产抵押担保权能;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公司,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担保增信。
(二)健全农村金融监管,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农村整体信贷环境;加快建设和健全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及执法部门之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提高社会信息的共享程度;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约束处罚力度;引导非正规金融有序发展,对于非法集资、牟取暴利等扰乱金融市场的非正规借贷行为,坚决予以取缔;对于亲朋借贷的小规模信贷活动采取不干预的态度,但对此类金融活动中的契约应给予法律上的保护,促使其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
五、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
国内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