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例如: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注销倒闭,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5.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6.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 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针对以前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镇府部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三.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1.解放政府思想观念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思想观念是创新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决定着创新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为此在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上我们要大胆地解放思想,一定要真正破除姓“公”姓“私”的思想观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本身不会带来资本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要从“控制力”和“质量”上去理解,而不应简单地强调“比例”和“数量”,这个问题不突破,就会束缚我们的手脚,阻碍经济的发展。实践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放开手脚,大胆发展。正确对待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和完善管理咨询、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规范中介行为,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组织建立一批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搞好协调服务、参谋咨询。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创业辅导、企业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体系,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定期举行人才招聘会,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在户籍、档案、评职评先、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3.加大科技创新
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创新体现科技进步的程度,科技进步的表现主要是看企业是否具有不断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否能够快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中,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力量。政府要有重点地扶持一批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工艺装备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4.健全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
5.降低税费,出口退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自从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应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把经济管理职能转为高效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
6.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应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策者队伍。
7.企业要确立正确的投资方向。
民营企业应关注投资环境的变化,正确评价投资环境,确立投资方向。同时,也要大力营造舆论环境,推动我国政府采取措施完善投资环境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应时刻关注政府采取的改变投资环境的措施,适应投资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
总之,中国民营企业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依托,是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民营经济应把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参考文献
1.尹全胜;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商贸
2.郑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时代金融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