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报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成为了当前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新时期,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所拥有的优势,以优化会计工作流程,提升会计工作质量,是业内人士关注的一大课题。本报告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电算化层次较低且不均衡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到现在,经历了近 40 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大致可以分为起步、推广和提高这三个发展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最为直接的作用体现就是替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会计电算化引进之初,经历较为迅猛的发展势头,得到了众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度重视。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且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企业都只是一味地重视会计电算化的简单应用,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到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提高和长远进步。其次,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受到国外会计电算化的积极影响,很多企业都基本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会计电算化,而西部城市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进程方面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层次上,并且这种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和差距还在进一步地扩大。
(二)电算化审计还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机制,而会计工作又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实现和不断提高,电算化审计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和工作,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电算化审计方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实际情况来看,电算化审计难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没有根据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同步地改进和提高。比如,在传统的会计工作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开展对象是一些纸质的看得见的凭证或者是报表,而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数据主要是通过电子介质来记录,通过某些技术手段,这些电子记录数据可以实现无痕修改,从而给审计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基于电算化会计,必须强化电算化审计,这样既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更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电算化人才队伍相对比较缺乏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使得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还比较匮乏。首先,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比较少,目前很多企业中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专业化的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往往都是由一些较老的传统会计工作人员直接过渡而来,无论是在计算机知识、数据库知识,还是最基本的电算化操作上,都不能很好地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其次,企业会计电算化配套的规则制度比较缺乏,极大地影响了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训,在从业门槛控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方面都难以找到具体的实施细则。
(四)高档次的会计软件较少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满足于会计的核算工作,并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国内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金算盘等大部分还是基于会计核算进行的软件设计。满足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少,即使部分软件公司已开始着手管理会计软件的推广和使用,但仍不能反映先进的管理思想,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契合度不高。难以把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有机的通过软件结合起来,达到企业所需要的多变的需求。同时会计软件的开发着眼于国内,没有考虑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许多企业已成为跨国企业,但我国的财务软件基本上不具备多国语言、多币种处理能力,在软件的设计上有许多还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报告(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