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一般具备的特点有:生产规模小;数量大,分布范围广; 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竞争力弱,寿命短,停业破产率较高等。 1.2融资的概念 融资(Financing),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之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资金的来源)和融出(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只指资金的融入。 企业融资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以最低的风险、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 企业融资按照有无金融中介分为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不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由资金短缺的单位直接与资金盈余的单位协商进行借贷,或通过有价证券及合资等方式进行的资金融通,如企业债券、股票、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融资等。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如银行信贷、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贷款等。两者区别:直接融资方式的优点是资金流动比较迅速,成本低,受法律限制少;缺点是对交易双方筹资与投资技能要求高,而且有的要求双方会面才能成交;间接融资则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实现多元化负债。但直接融资又是发展现代化大企业、筹措资金必不可少的手段,故两种融资方式不能偏废。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201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4%比例,其中个体工商户3800多万户,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据测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工业新增产值70%以上、税收4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占全部企业的75%以上。近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一项统计显示,我国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就业率为0.48: 0.661,这说明,用同样多的资金在中小企业中可以安置比大企业多一倍的劳动力就业,也说明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吸纳社会就业的主体仍然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成为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然而,与其相对应的中小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信贷份额则只相当于信贷总额的30% ,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却有大量闲置资金无法贷出。 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如:“金融缺口”(Financial Gap)。据各种调查,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以下根据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及国经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联合专题调查项目”所作的调查统计^^文档,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一些基本的考察。 2.1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研究 |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探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我国 中小 企业融资 困境 对策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