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本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再生产运营过程就是从某种资本形态经过若干阶段,依次转换其形态,又回到原有资本形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其实就是营运资本的管理过程。一般来说,企业营运资本的管理包括短期资产的管理和短期负债的管理,但重点是对短期资产的管理。其中,短期资产的管理包括现金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存货的管理。 企业营运资本的变现能力和周转速度都很快,种类一般比较繁多,并且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高。因此,企业在营运资本的管理中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效益原则,即企业在营运资本管理中应关注投入产出效益,尽可能用比较小的资本占用量收获比较大的资本收益;第二,成本原则,即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活动应当在风险和成本的对应中追求和寻找客观存在的最优成本点,以确保企业能在风险最小的范围内将营运资本的成本降至最低;第三,风险原则,即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来看,企业在保持一定量的资本余额以确保必须的偿债能力的同时,还应定期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规模和占用时间,以便实时控制负债风险。 二、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绩效实证分析 (一)样本来源与指标选择 1. 样本的选取 本文以2014年、2015年及2016年所有的沪市和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剔除了个别财务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及金融类公司。 在上述条件下,本文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行业分类为标准进行分行业分析,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其中制造业又细分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木材家具、造纸印刷、电化塑胶、电子、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其他等十个子行业。 2. 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为衡量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绩效的指标。对于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的分析可以分为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以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其中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包括营销渠道营运资本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本周转期以及采购渠道营运资本周转期,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包括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以及应付账款周转期。但是本文将仅从按照要素分类的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的管理绩效。具体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按要素)=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存货周转期=存货÷(营业收入/360) 应收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营业收入/360) 应付账款周转期=(购货成本)÷(应付撞款周转天数)
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探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 | 下一篇:学习会计学的总结报告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我国 上市公司 营运 资本 管理 探究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