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作为中介为客户代理一些业务从中收取手续费、佣金,其主要收入来源于结算与清算、代理业务、银行卡的办理。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以上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竞争的关系,又有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商业银行应革新经营理念、加强金融创新、加快银行转型升级,同时可以与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合作,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重视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升用户价值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活期存款、基金代销、理财产品等方面对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影响。互联网企业凭借着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赢得了许多客户,而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有政策支持,服务模式也是以银行为中心,不够重视活期存款“长尾”用户,理财产品不能给用户良好的服务体验,基金代销则是佣金高,使得小规模基金公司难以与银行合作。
2、以互联网企业思维,融入新技术。
大数据是目前非常受关注的信息技术之一,在各个行业都已经开始应用,并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思维。
商业银行可以使用自己的网上银行,开放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凭借着本就拥有的广泛的物理网络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开辟整个过程业务链,提供资金流服务,信息流服务和全面的财务解决方案。例如,建行和建行开放平台,开发平台,因为单一网络覆盖的商业银行更加准确,应该针对这一优势,探索区域特点,形成行业细分的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在综合数据基础上的数据可以分析挖掘才能更准确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甚至资金需求和财富管理信息的精准推动。大数据的父亲维克多说,“将数据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商业银行的范围具有特定的地域优势,所以数据资产的建立和升值是目前商业银行必须做的,且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3、与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加强合作,加大渠道建设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与互联企业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企业开拓金融服务,是通过通信信息、交易信息来确定贷款企业信用。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而提供信息是商业银行的短板。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和他们的合作,学习他们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分析工具,甚至参考其企业评估方法,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客户自身的增长能力。
4、建立新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虚拟化、技术化的特点,以及监管法律法规缺乏等问题,其风险管理比传统金融更为复杂,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仅依靠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已无法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而必须要有新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手段。
结语
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优势进入金融领域,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中间业务以及市场地位造成不同程度冲击,也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本身也存在风险与不足,商业银行要应对来自互联网的影响,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重视用户体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利用互联网的的优势,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
关于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的看法(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