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兴趣教学的意义与契机
所谓兴趣教学,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令孩子自主学习的一
种教学方法,亦是本人从事教学多年的一种心得。众所周知,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还是到了中后期,兴趣是支持孩子继续学下去的动力。如果失去了兴趣,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那么成绩自然下降。这也就是为何很多孩子偏科的原因所在。作为教师在教学上,完全可以以这个作为突破口,培养孩子的兴趣去学习,这样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笨孩子(智力缺陷的儿童除外),若是能碰到一个好老师,很可能会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兴趣教学,切忌“填鸭式”或者“放羊式”教育,前者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强行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而填鸭式教育教育出来的天才,绝不是因为填鸭填出来的,而在于他们能够在填鸭的教育方式下,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思想而已。后者“放羊式”教育和“填鸭式”恰恰相反,“放羊式”教育就是放任孩子的思想,让他按照孩子的自身嗜好来自由发展,不过多干涉和局限孩子的自我选择性。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不具备分辨危险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那么,我们所要采取的兴趣教学,该如何去实行呢?
一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准和人格魅力。
谈到专业水准,特别是语文老师,当然要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会接触到这样的一种类型老师,教学一丝不苟,平时上课古板严肃,不苟言笑, 说起大道理来滔滔不绝。在教学上,你绝对不能说他不敬业,或者说你挑不出他的一丝毛病,可是私下,学生看见他就跟老鼠看见了猫似的畏惧,如此长此以往,这种教学风格能够提高孩子多大的学习兴趣呢?世界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果作为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不懂得和时代同进步,不愿和学生作过多的课下交流,这样的老师很明显人格魅力是失败的,在教学上也是不成功的。反之,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风趣幽默,能够和学生侃侃而谈,甚至课上师生,课下挚友,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以过硬的专业水准降服学生的这样一种老师,这种老师无疑是成功的。首先从人格魅力来说,这种老师肯定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出于对老师的喜爱,连带着老师所教授的学科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如此,学生的成绩焉能不提高呢?
二 兴趣教学的灵魂——爱的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相信很多人读过《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所描绘的各种爱如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情谊、乡国之恋……处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正如现代著名文学家夏丐尊先生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可见,爱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的工作其实是个良心活,连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仁者爱人”,只有拥有真正的爱心来看待它,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师者。面对每一个学生,我们老师不是仅仅传道解惑,我知道,抱着这样的思想去执教的老师大有人在。或者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或者对于学生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亦或者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我想,这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爱心来点燃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我想:老师付出的如果只是种下一棵桃树,那么他(她)收获的一定是整个春天。
分析兴趣教学的意义与契机(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