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在学习中,有些老师会在讲课中讲到一些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些重点和难点是老师在课程中反复强调的,老师在强调的时候也是我们需要记录的时候。虽然每次考试都有考试指导,但是平时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常常动手记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是不能偷懒的。这是在这次学习之后才有的认识,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最大的缺憾。
第三点,在学习中,积极配合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在老师留的作业以及提倡大家阅读的书籍,都要努力去做。我们既然接受了课程学习,就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另一方面就是要养成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和阅读的好习惯。每次的学习和阅读的时候,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在精力最好、头脑最清醒、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保证取得最佳的、时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时间要合理利用,效率也要高,这样才有学习的意义。
二、学习课程的认识
这次学习的是应用中文系的课程,学校安排的课程是极其丰富的,除了有关中文应用的课程,还有计算机和应用英语的课程学习。这样的学习安排是非常切合这个时代的要求。现在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普遍应用特别体现在电脑的普及。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安排,使我们能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对我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而且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应用英语对于我而言,应该是比较难的,因为毕业以后很少再继续学习,但是学习英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国际上通用的应该是英语。虽然我们是中国人,但在学习好普通话的前提下,学习好英语也是有必要的,在学好语法的同时,练习听力和口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次的学习英语中也有许多口语和听力的训练,这对于我们应用英语是十分有帮助的。
最重要的课程是应用中文课程的学习,在这些安排的课程中,我最大的认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我觉得这是我在所学习的课程中的认识,无论是选读还是历史或概论,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多的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价值,让我们重拾文化中的精华。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也是我们基督教一直以来的努力和方向。
基督教进入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唐代,在整个的传入过程中也经历了极多的艰难和牵连。但是,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渐渐意识到:基督教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一个基本特征——处境化。所谓处境化,也被称为“基督教中国化”,就是基督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这个过程是一个脱去基督教“洋”相的过程,使中国的基督教真正成为中国基督教。种子撒在土壤之中,必须适应其所在的土壤,才能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福音的种子播撒在中华大地,它必须适应中国的土壤与气候,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子。教会生存于中国,自然也要适应中国的大环境。因此,基督教自2014年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重新提出“基督教中国化”后,基督教在不断努力中。
学习中的认识(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