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反映社会现实,引起群众共鸣
在旧传说时代,传说中董永与织女之间的关系尚有仙凡之隔的鸿沟,还没有一种因素可以让他们牢固地粘在一起,所以织女只是一个使者,一个过客。仙女下凡的任务也过于明确,在故事中,男女二者只是以夫妻的名义来共谋一个“偿债”目的。于是当人们领会了道德的魔力后,却对这对夫妻之间漠然相处感到不满,于是男女之间的自然法则“情”的因素也就潜滋暗长起来。
到“新传说时代”受众对董永遇仙传说的热情尽管徘徊在宗教关怀之上,可是故事语境的世俗化倾向却加剧了传说向人情方面的倾斜。这固然是为了受众的满足情怀,但却带来了直接的后果。一方面,口承故事与现实共生干预的特征缩短了叙事语境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大家听到董永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的邻居身上,甚至就像是自己的故事一般,历史的距离和心理的距离都被大限度的压缩;另一方面,故事在满足听讲者的趣味追求之时,情节的曲折回环和叙事的细腻生动让受众产生感动共鸣的情绪。这样,传说与受众互动的驱动因素不尽只是商业目的了,感动因素也逐渐统摄了讲唱的环境与听讲者的期待之心。
4.2体现反抗思想追求自由恋爱
陈玄佑的《离魂记》也描述了封建大家族的女子追求自由恋爱的故事。在这篇传奇中,张倩娘与王宙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常私感想与寤寐”,感情深厚,双方亦有一纸婚约。但张父撕破婚约,欲将女儿嫁给某宾僚。王宙离别赴京,倩娘赤脚徒步暗中跟随,夜半相逢;两人之后私奔蜀地安家落户。作了五年恩爱夫妻之后,夫妇两携子回家探亲,才知倩娘的躯体一直在家,倩娘早已卧病不起。与王宙结合的是倩娘的魂魄,魂体相逢,合二为一。倩娘的魂魄与王宙生活多年,这是奇之又奇、异想天开的。在现实中绝 无可能。可是这不可能的超常想象,寄托了人们对青年男女自由情爱的理解与向往。倩娘魂魄夜半追上王宙后哭着说的一段话,可以视为她地追求理想爱情的宣言:“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这同样可以作为作者对女性追求自由情爱而反叛纲常的一曲赞歌。
追求自由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得付出沉重代价。
4.3抒发爱情理想,塑造精神寄托
《狼的爱情》正是以狼与叶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一段似新实旧的爱情传奇中诠释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浅谈中国古代爱情悲剧(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