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构投资者行为稳定股价波动
对于部分学者而言,机构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可以熨平股票的市场波动,我国实施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行为必须具有机构投资者能够稳定股价波动的理论前提。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构投资者遵循谨慎性原则,由于自身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和信息优势看,使得他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信息判断失误的几率大大降低;机构投资者行为相对理性,尽量避免持有高风险的小公司股票,他们的交易行为不易受到噪声交易的影响,不会盲目跟风;机构投资者的理性交易可以对市场上出现的噪声交易者的羊群效应和无序波动产生对冲效应,由于其敏感的市场反应,能够在出现负面信息时,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减少羊群效应,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一般为组合策略,可以分散投资风险,选择各个行业的股票来规避非系统性风险,由于交易成本较大,投资组合策略确定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改,这种规避风险的行为对稳定股价波动起到了一定客观作用。
机构投资者具有长期的持有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他们会在技术分析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更加注重股票的长期收益,短期交易不频繁,可以减少股价波动。
2.机构投资者行为加剧股价波动
部分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并不能稳定股价波动,机构投资者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会,会造成股价的大幅波动。
机构投资者的短视行为是指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并非从公司发展前景的长远角度考虑,更加倾向于追求短期内股价的上升而获得收益,基金经理面临业绩排名等个方面压力,即使发现具有投资机会的潜力股,但由于投资期限较长而放弃,主要采用投机策略,其投机行为策略还能引起噪声交易者的模仿,使得短期内股价波动迅速上升,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分两种情况考虑,如果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是针对市场基本信息做出的相同决策,则其行为能过加速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调整,如果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是基于业绩排名、同行竞争和信息披露不完善等而出现,则机构投资者同时买入或者卖出某支股票能够增加股价的波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上文介绍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现状,详细描述了我国证券投资者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概况,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价收益率的相互影响关系,同时也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已取得一定成效,机构投资者数量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机构投资者主体结构单一,仍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发展缓慢;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和持股比重偏低,投资理念不成熟,并没有真正发挥稳定股市的功能。从机构投资者行为和股价收益率关系的理论分析来看,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和数量较大,其投资策略、交易行为和羊群行为均能对股票收益产生影响;同时,股价收益率的变动包含市场信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者决策时充分考虑股价收益率前期走势和当期变动,股价收益率影响着机构投资者行为。从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价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来看,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持仓量、交易行为、投资策略和羊群行为等均能对股价波动产生影响,但机构投资者行为是稳定股价波动还是加剧股价波动,学者们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分析。
(二)政策建议
我国实行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的出发点是机构投资者具有相对理性,能够对股票市场起到稳定。作用,同时也能改善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本文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价收益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价波动率影响显著。总体来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促进我国股市的成熟度,丰富我国股票市场投资主体是值得肯定的,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为更好的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发挥其稳定股票市场的功能,机构投资者行为加剧了股票市场波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虽有其可行性,但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过程中,管理层应该更加注重机构投资者质量而非数量。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主要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机构投资者结构并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加大对社保基金、保险公司、QFII等其他机构投资者发展力度。
2制定和出台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发展能够丰富我国股票市场参与主体,完善投资主体结构,由于机构投资者本身具有逐利性,机构投资者之间可能存在内幕交易、“倒仓”等违规行为,既破坏了股票市场的稳定,也损坏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作为补充,规范和引导机构投资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Badrinath S G, Gay G D, Kale J R. Pattern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prudence, and the managerial “safety-net”hypothesi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9(4).605-629
[2] Aggarwal R, Klapper L, Wysocki P. Portfolio preferences of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5(12).2919-2946
[3] Cai F, Zheng L. Institutional trading and stock returns.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04(3).178-189
[4] Froot K A, Scharfstein D S, Stein J C. Risk management: Coordinating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olicies. Journal of Finance.1993(5).1629-1658
[5] Bailey W B, Cai J, Cheung Y L, Wang F. Stock returns, order imbalances, and commonality: Evidence on individual, institutional, and proprietary investors in China.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1).9-19
[6] 翟伟丽,何基报,周晖,才静涵.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交易偏好及其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金融评论.2010(3).53-64
[7] 何基报,鲁直.中国证券投资者买卖决策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585-593
[8] 周可峰. 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及其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9.中南大学博士学位文档
[9] 平湖,李菁. 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财经,2010(10)
[10] 杨春鹏. 非理性金融. 科学出版社. 2008
[11] 李心丹. 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12] 石善冲,齐安甜. 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博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3] 饶育蕾,盛虎.行为金融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 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证券业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17] 胡大春,金赛男. 基金持股比例与A股市场收益波动率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7(4).129-142
[18] 陈卓思,高峰,祁斌.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特征研究.金融研究.2008(4).122-130
[19] 周可峰. 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及其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9.中南大学博士学位文档
[20] 周学农,彭丹. 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7(12).58-62
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市波动影响分析(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