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2
引言3
1 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
1.1 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3
1.2 信息技术增加中小企业经营手段4
1.3 信息技术增强了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5
1.4 信息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5
1.5我们用一个库存管理的例子来说明ERP信息系统的优势。7
2 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措施9
2.1 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9
2.2 中小企业应灵活运用专业化信息技术9
2.3 提高员工信息化素质10
3 总结10
参 考 文 献11
内 容 摘 要
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引导中小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生产及管理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文中从两个方面研究了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1、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使中小企业结构和销售管理模式向信息时代发展;2、企业ERP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加强企业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把中小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走向信息化…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penetrating into all areas of society, it leads to small and medium resource allocatio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change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has brought a great help. This paper studies two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for SMEs: 1, e-commerce to develop, so that the structure of SMEs and sale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o the information age; 2,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RP strengthen the popularity of specialized information rational use of technology t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ithin the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into al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关键字:信息技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ERP、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Internet
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引言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时代,又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当今全球已进入了以信息文明为主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化经济,信息资源正日益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渗透和使用,也使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使世界越来越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将使企业发展空间无限扩展。现今有许多中小企业运用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的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信息时代中的挑战。
1 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企业”、“网上营销”、“网上银行”的纷纷产生,必将引起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方式的变化,企业不再受地域、空间、时间等限制,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引起全新的企业经营革命。
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成功运用,使中小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向信息时代发展。电子商务网站的应用使产品从生产到顾客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顾客更多地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获取有价值的产品信息,建立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销售费用降低了,成本下降。未来企业的管理将更多转向对企业网站的管理,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直接面对顾客的需求,这无论对企业管理体制还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将是革命性的变化。
电子商务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和流通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扩大宣传、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 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以其交易成本低廉化、突破时空限制、交易迅速化等特点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新型经济模式,成为企业的新环境。中国电子商务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面临着体制、技术、管理等诸多问题,但是也已有一定成效,并且其发展是必然的,企业都应该重视其电子商务的发展。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在2009年一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亿,而阿里巴巴,著名的B TO B的电子商务平台在2009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36.5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网络销售和推广中,而通过网络带来的销售在企业的收入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网络来寻找商机,寻找销售和采购渠道商业活动身影现在在互联网上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同时ERP管理系统的普遍应用,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仓库管理、采购管理、价格管理、财务管、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体系的形成及细化更进一步的加强了企业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流的通畅、确保工作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这些提升对于中小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能够大大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1.2 信息技术增加中小企业经营手段
Interne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发全新的经营方式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硬件,软件价格的不断下调以及通讯资费的日渐低廉,目前因特网已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拓展经营方式的优先选择。在商业活动日渐增加的今天,企业需要进行多渠道和多方面的贸易,要求快速的通信,要求获取最新的营销信息,要寻求更多新的市场和新的潜在的顾客群体,保持信息畅通非常必要,而所有这些需求,通过互联网都可以方便容易地得以满足。
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自己的网站展示自己的文化,描述自己的历史,发布自己的产品,也能是的更多的潜在客户更方便的找到自己,然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了解自己的产品优势,了解自己服务特色,大大突破企业的地域屏障,这远比传统电话黄页的信息量更大,寻找更方便,所以现在大家都感觉世界越来越小,沟通越来越方便了。
很多企业在建立了自己网站的同时,也会在一些行业网站上和大型B To B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自己的信息,这是因为这些知名网站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诚信度并且人流量非常大,并且提供信用保障(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支付宝等),这使得潜在客户不仅能够方便的找到自己,并且可以放心的可以和自己进行商业往来。
还有一些零售企业甚至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发不到一些B TO C或C TO C的商业平台上,让自己有更多的渠道来面对最终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商机,同时因为在网上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店铺的费用等,相对来说经营成本较低,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能把这部分的利润让给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最终得到商家和消费者双赢的局面。
1.3 信息技术增强了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ERP管理平台的发展使得各种小企业所处供应链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从上游的产品研发环节到生产环节、销售环节都能够快速的从终端市场上获得及时的需求信息,从而能够及时地调整产品的研发、生产的控制、销售的策略等,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企业能够快速的响应终端市场的需求,使得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来满足市场快速的、多元化的需求。
1.4 信息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目前,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工作室,它的内部都组建了自己的信息化的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实现信息化的办公。通过ERP管理软件的应用,确保企业整体信息化得以实现,企业处理财务核算、生产统计和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工资管理和文字处理等方面工作更加便捷;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生产监控,通过系统网络的共享信息,应将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费用等各项数据都可详细的列出来,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进行分类和明细。通过专业化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工作可以做到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准确化,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企业ERP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收益者应该是企业的一把手,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我们的总经理们都在忙忙碌碌,读文件、看报表、下现场、听汇报、批条子、签字,一句话他们是在了解情况,处理问题,做出实时正确的决策,把企业管好,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但是,在手工帐管理情况下,各个部门由于信息传递延误迟缓,统计方法和内容不规范,汇集信息的时间不统一,造成各个部门的数据相互矛盾,使一把手们做决策的时候得不到可靠的依据。这很可能是造成经理们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原因之一。长春一汽集团的ERP专家张敬衍先生曾生动地说明在没有信息集成的情况下,企业高层经理的被动局面:“凭证满天吃,报表一大堆;一家一个数,责任互相推:决策无依据,老总难指挥。”不是没有凭证、没有报表,而是缺少实时、准确的集成信息。
如果有了一个完整的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企业经理所关心的各种情况和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都能够实时的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可以按照各级经理要求制成各种报表或图形,用各种最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随时供经理人员检索查询,并作为决策的依据。经理人员关心和需要了解的信息,是从众多的基层业务活动中逐级归纳汇总得来的,在一个高度信息集成的系统中,“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的现象将完全避免。经理的工作将会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效,及时做出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正确决策。
高度的信息集成能够把数据共享给更多的相关人员,而实时的信息共享又是为了对应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的做出必要的决策,提高企业或者以核心竞争力为特色的的供需链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信息集成呢?通俗地讲,实现了信息集成就是:任何一个数据,由一个部门一位员工负责录入到系统里去以后,立即存储在指定的数据库中,并自动显示在所有相关的记录和报表上,不再需要第二个部门或任何其他员工再录入一遍。很明显,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人们很容易从系统中根据录入数据的员工口令查明每一个信息的来源和录入时间,做到责任分明。
由员工负责录入到系统的数据或一组来自不同部门的相关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进行运算或处理,将其结果也存储在指定的数据库中,为所有“授权”的人员共同享用(企业的高层经理往往会担心信息共享不安全,当前的技术在安全保障方面已经提供于各种措施)。只要规定每个业务人员每天必须打开某个信息屏幕的时间(也就是有规范化的《 工作规程》 ), 或一当有新的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向有关业务人员发出提示或共告,就可以做到实时、迅速响应环境变化,争取主动。所有管理人员都按照同一、实时的信息来源做出决策,避兔了不同的决策单位或个人,由于信息所依据的来源不同而做出相互矛盾的决定,造成管理决策的混乱。
录入的数据可以据不同管理人员的业务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限和界面,方便大家使用。例如与采购合同有关的信息,可以通过物料、供应商、合同号、交货日期、采购员等不同的检索入口进行查询,也可以按采购资金数量来查询。不同部门的业务人员可以选择或设置适合自已的查询方法,可以做到非常灵活方便。
如果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供需链,只要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有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和开放的体系结构,同样可以实时地共享信息,实现“协同商务”,就能体现准确迅捷的“虚拟企业”精神。 总之,这种以前手工帐时代是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的。有位国外的工业工程师提出:“21世纪将是集成的时代”,这是有道理的。
1.5我们用一个库存管理的例子来说明ERP信息系统的优势。
在手工管理的库存台账上,我们一般只能看到现有的库存量及进货价,其信息量是不充分的,提供给决策的实用价值有限,而且往往会造成错误的判断。但是,在一个信息集成的台账上,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当前的现有量,而且可以从物料需求计划(MRP)运算的结果来预计未来各个时段的库存量,提高了预见性。
我们经常会遇到物料虽然仍在库里没有被领走,但是实际上已经为某个订单所预订的情况,这在手工管理情况下是无法察觉的。但是在信息集成的条件下,只要销售合同定单一下达,库存台账上就会自动把定单上要用到的产品库存量,从现有库存量中扣除,划归到“己分配销售用量”的栏目中。同样,只要加工定单一下达,加工定单所需的原材料,也会自动从原材料库存量中划出为“已分配生产用量”。就像一个姑娘不能许配给两个婆家一样,避免同一个数量的物料被两个定单“抢”用。在手工管理情况下,“一仆二主”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造成物料· 短缺的原因之一。
反过来,物料虽然目前不在库里,似乎有短缺;但是根据已经下达执行的加工或采购定单,不久即将完工或接收入库,这部分数量将自动在“计划接收量”栏目中显示,表明仍有可能满足今后某个时段的需要,从而避免了在手工管理情况下经常发生的重复加工或采购,造成不应有的库存积压和浪费。有时,物料· 已经入库,但是质量检查报告还没有出来,这部分物料暂时不能动用。如果在系统中设定了“没有质检报告不可动用”,就会自动把这部分物料划为“不可动用量”,避免使用未经检验的物料· 而出现质量问题。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物料入库时间的先后,领料时可以根据提示做到先进先出,避免有的物料因存储时间过长而出现变质问题。
如果设定了安全库存量,当库存量低十安全库存量时,系统会自动生成补库计划,建议予以补充。如果与成本功能集成,可以在库存台账上显示标准成本和随时变化的动态实际成本信息;而手工管理根木不可能去随时修正成本数据。信息集成的库存台账还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向管理人员提示哪些物料己经超出允许最高存储量;哪些物料已经超过规定最长存储时间没有被人领用,存在因变质、过时造成浪费的危险;哪些物料的存储量已经低于安全库存,需要补充… … 这些信息都能帮助管理人员做到防患于未然,及早采取措施。
这样的库存台账,既有当前记录,又有预计信息,还有提示信息。信息量大大丰富了,给管理和决策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采用ERP 系统的企业,大多数有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的效益,如果明白了信息集成带来的效果,可以说,库存降低应当是实施ERP系统不言而喻的必然结果;而降低了库存,避免了浪费,又必然会使成本下降、加快资金周转。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库存信息中的己分配量和计划接受量都是销售或生产计划子系统的运算结果。谁都知道,库存是解决需求和供应矛盾的“缓冲剂”,但是往往忽略了库存的实质是需求计划和供应计划不能平衡的结果。准时制生产(JIT ) 要做到零库存,就必须严格按照需求计划来制定供应计划,即所谓“拉式作业”。因此,如果不安装计划子系统或安装了不去运行,这些己分配和计划接受信息是反映不出来的。曾经有企业想仅仅用一个库存管理模块来管理库存,解决降低库存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仅仅用上一个库存子系统而没有计划子系统,是无法体现信息集成优势的。要知道:库存是计划的结果,不从改革计划工作入手是解决不了库存积压问题的。
这就是ERP信息系统的特点,是手工管理绝对无法比拟的。这种优势,在一个信息集成的系统中的各项管理业务中都会体现出来,每个企业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举出很多例子,用实现信息集成来促成业务流程上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缩短业务处理的时间,赢得竞争优势。
在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以后,信息集成带来的效果更是明显。拿著名的网络设备供应商美国思科(Cisco )公司的例子来说,一旦公司开发出新的产品,分布在全球140 毋名销售人员在2 小时内就可以知悉;公司总裁一旦有了新的创意,几小时内全体员工就可以知晓。同样,前方得知客户或市场有了什么新的动向,也同样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达到所有相关人员。
这就是信息系统的惊人威力。
2 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措施
2.1 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作用程度非常重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作用效果的改善,风险也伴随着加大,其风险体现在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营管理质量、效率的变化,同时也将带来工作流程、业务运行方式、组织机构、权力布局、人际关系甚至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企业的形式、结构、业务、人员等能否适应这些变化是极难把握和控制的。再加之今后,随着专业化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更为广阔,且自身的不断改进发展,企业也要加快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对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决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将被历史无情淘汰。
2.2 中小企业应灵活运用专业化信息技术
面对国内目前的发展形式,中小型企业纷纷引入信息技术管理自己的企业,并可以在生产、运营中较稳定的使用这些技术。然而在国内大环境中,企业现代化还不能完全得到普及,即使在合作及运用细节上不能完全顺畅地将非常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全部发挥出来。由此可见,我们在运用信息专业化时应注意现代发展的平衡性。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运作环境,才能充分应用于市场当中,激发企业优胜劣汰,带动企业整体的发展。
在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对其升级和完善,将是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将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以及产品质量都得到提高,生产经营成本也会降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应从自身提高和完善。
2.3 提高员工信息化素质
我们在应用专业化信息技术时,信息化得应用型人才要与现代化企业的环境相匹配,只有这样,中小企业专业化、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被运用非常熟练,更好的为企业自身服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准确的灵活多变,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运作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尽可能让企业避免的负面风险。因此,必须要加强专业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员工专业信息化素质,为企业更好的进行服务。
3 总结
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更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领域。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小企业要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为了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专业化信息技术在企业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中小企业内部有序化管理,是实现企业高速运行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坚实基础和立足于市场的有效保障。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抓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整好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源,使企业信息技术工作成为“全方位”服务的有机整体,适应瞬息万变形势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陈启申,《供需链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张玉才,宋新平,《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措施.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1期.
刘鑫,《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事务中的应用》,特钢技术.2005.(2).
王廷丽,《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科技咨询导报.2006.(1).
贺爱忠,《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探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05期.
李琪,《电子商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