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文化概述
二、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意义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内 容 摘 要
本文在对企业文化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中的现实状况,指出这一理论同我国企业管理融合的过程中存在名不副实、不切实际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 发展现状 对策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学者对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在对企业文化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中的现实状况,并试图发现这一理论同我国企业管理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是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概括的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可以从三个层面看企业文化,外层是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风格、技术与装备特色、厂容厂貌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业经营者的特点、风格和作风等;中层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规范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层是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也就是企业精神。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
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独特性。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企业,每个企业有他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自己企业里形成的价值观,因此他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其特点。
2、不可交易。企业文化是为该企业内部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一个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能被甲企业成员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能极大的促进该企业的发展,但不一定能被另一企业成员认同,也不一定能适合另一企业,对另一企业未必能起到促进作用。
3、难以模仿。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不能模仿。企业文化有其独特性,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体系。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我国各种企业在同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中,逐步将企业经营管理从物质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趋势发展。以期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念、企业形象、企业精神、风尚道德,以激发企业发展与变革的驱动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也不乏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但中国企业界运用这一理论过程中,存在融合上的难度,进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从调查和综合分析两个层次进行讨论。
1、从企业经营者层面分析(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结果),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大致情况是:
(1)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表现在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形象两个方面;企业家个人观念、企业传统和制度环境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参与,发挥组织学习的作用。
(2)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熟悉,对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营理念、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较为满意;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强调企业文化中的顾客导向,同时也重视员工发展与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制度标准化等方面。总体来看,除少数企业已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提高阶段外,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基本形成和酝酿探索阶段。
(3)企业经营者大多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多数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社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充分。
(4)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应努力形成内部共识,增强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也期望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2、从更深入的层面综合分析来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只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的发掘。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2)误将企业文化看作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一些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动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内在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因素。此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际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长此以往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了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3)急功近利导致企业文化错位。
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最为突出的问题则是对企业价值追求的错位。在经济转轨时期,深感“企业办社会”之苦,在渴望彻底的“政企分开”的同时,认为企业既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那么利润最大效应便是追求的永恒目标。进而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为达到盈利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法所综合起来构成的组织行为之一。这些认识片面强调企业是经济组织而忘记其社会功能,强调企业对自己的经济价值而抛弃其对公众的社会价值。这些企业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获得利润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牺牲公众利益而片面追求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大大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我国企业文化出现上述问题,有其深刻原因。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对企业文化的需要程度、驾驭程度和承担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没有将自身实力、能力与企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盲目追求建设企业文化的某一形式。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目前,我国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的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楚。
三、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意义
针对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意义我们从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一般意义
(1)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
②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
③激励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企业的人员、结构以及市场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
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内有好些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这些企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就失去灵魂,最后在竞争中被淘汰。
(3)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关键。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从企业文化的一般意义上,探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潜在的生产力,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特殊意义
企业文化对于我国企业发展除了上面谈到的一般层次上的意义,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我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时候,就将企业文化引入到企业建设中来,是挑战更是机遇。发达国家的企业是在经济完成工业化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逐步出现的。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我国虽然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但我们如果较早且很好的引入企业文化,缩小同发达国家在企业文化运用方面的差距,可以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2)企业文化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上“倒逼”社会宏观环境改善,促进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反过来会促进涉及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因素的进步。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以上谈到的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从宏观方面来讲,要实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社会因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促进。第一,我国政府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间,从政策和舆论导向上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赶时髦。第二,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三,研究机构和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 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2、从微观层面来讲,关键是企业内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工作开展。
(1)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准确把握企业文化与外在设计,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继承与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几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2)从企业实践中总结、继承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体系。
企业员工在特定经济环境中进行尝试后才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这就是价值观念的理念化过程。如果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就必须对之加以提炼,使之升华到价值观层次。把经验升华为理念,也就是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这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第一步。在确认和进一步培育企业价值观时,要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类型、员工素质和经营的特殊性来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从而反映出企业的特色。还应充分反映企业价值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使企业价值观有实在的存在基础和客观依据,并与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相一致。同时,价值观来源于企业实践又高于企业实践, 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以充分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奋斗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一个动态体系,应随着客观环境和企业内在因素的变化,不断注入新内容,以确保企业价值观的活力。
(3)坚持绩效原则,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引入目标管理机制,坚持以个人为主,自下而上地商定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在执行目标过程中,应以自我控制为主,评价目标也应以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为主;企业最终以目标的执行结果——工作绩效为唯一尺度进行奖惩,以此鼓励广大员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真正起到增强职工凝聚力、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上,也要有意识地培养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从实际出发,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辨证地扬弃。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另一方面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建设企业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应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差异是企业文化个性化建设的依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善于发现和抓住这种区别和差异性,把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对真正属于精华的和有特点的东西,进行整合和塑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正确看待国外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将其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发展进程,才能正确进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房晓琳,《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经济师》2002年第5期
刘广东等,《企业文化建设》,济南出版社,2002年
陶红霞,《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11卷第6期
王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湖南出版社,2000年
杨永平、白永秀,《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对策》,《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现状和问题——2005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经济界》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