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自然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资源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差距大
(二)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二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一)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的反思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及其评价
三、 关于我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的建议
加强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研究
理顺各种收费的关系,建立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税费体系
强调费用—效益分析在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评价中的地位
取消补贴、提高原材料价格
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
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基金
内 容 摘 要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资源保护法制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和后备资源缺乏,重要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加大,资源问题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瓶颈”。本文拟从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管理做一些探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对我国现阶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作了一个阐述,并对这其中包含的一些矛盾作了一个简要的评述;第二部分接着这个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就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第三部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一、我国自然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资源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差距大
1、耕地保护力度加大,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主要表现在:①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耕地保护取得一定成效。1999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各省(区、市)也相继编制和实施了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上,强调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1 08亿hm2,耕地保护率达到84%左右,基本上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开垦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耕地或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对新增建设用地,要求市(县)缴纳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确保耕地开发资金来源。全国约2/3的省份建立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省份逐年增加,到2000年底已达到29个。②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工矿废弃地和灾毁土地复垦、空心村治理、小流域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土整治工作,2000年全国土地复垦率达到12%。通过建立土地整理示范区,用市场机制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行洪区耕地退耕还湖等工作,改善了国土环境。③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以土地有偿使用为核心的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土地价格评估,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活动日益活跃,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逐步扩大,土地资源市场配置体系初步形成。
2、淡水资源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由1980年的16.l%提高到2001年的20%,其中北方片已接近50%,超过50%的流域片有黄河(6%)、淮河(59%)、海河(约90%)。内陆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超过40%,松辽片为32%。②用水总量由快速增长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全国用水总量由1949年的1031亿m3(估计)增加到1965年的2744亿m3,年均增长率为6.3%;1980年继续增加到4437亿m3,年均增长3.3%;1993年又增加到5198亿3,年均增长1.2%;1997年全国用水量为5566亿m3,年均增长率为l.7%;1997年后用水量变化不大,在5500亿m3左右波动。③用水结构不断调整。全国用水量由快速增长进入缓慢增长的同时,用水结构也不断调整。农业作为用水大户,用水量所占比重不断下降。1980~2001年全国农业用水量仅增加127亿m3,年均增长0.16%,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83.4%下降到2001年的68.7%;工业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增幅较大,1980~2001年工业用水由457亿m3增加到1142亿m3,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由10.3%上升到20.5%;生活用水量由280亿m3增加到600亿m3,所占比重由6.3%上升到10.8%。④用水效率逐步提高。1980~2001年,全国灌溉用水量从8745m3/hm2下降到7185m3/hm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289m3下降到268m3,万元GDP用水量由9821m3下降到580亿m3。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年万元GDP的用水量仅为1980年的18.4%。
3、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主要表现在: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直接燃烧大量煤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步伐加快,煤炭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1年的67%,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耗比重由1990年的1/4上升到2001年的1/3。②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991~200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同期能源消费仅2.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0 55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0 26,2001年全国万元GDP(按可比价格计算)能源消耗量仅为1990年的1/2。
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主要表现在:①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翻了五番,2000年达到4134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形成了以海洋水产为主,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滨海旅游和海盐业全面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其中海洋盐业、海洋渔业、造船业和海运业已进入世界前列。同时,海洋化工、海洋医药、海洋农牧业、海洋能发电、深海采矿等新兴海洋产业将逐步形成和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会越来越大。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