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再造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良好环境的相关对策
四、总结
内 容 摘 要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因此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方针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律保障;战略调整;创新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难点所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前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而且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契机。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营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骨干力量,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为代表的体制创新已取得了巨大进步。其改制面不仅涉及到国家重点企业,而且还涵盖了许多中小企业,改制率已达国有企业总数的85%以上,股权分置基本完成。(2)国有企业的经济布局和经营结构已得到优化。国有企业逐渐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让位于民营企业,而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规模型向集约型转变。(3)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已显著提升。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在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不断发展壮大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
2.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就是目前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对现有的国有企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笔者身在国企(中航成飞)之中,现笔者谈一下自己认为国企改革中不足的地方(1)企业亏损严重。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没能实现经营体制的根本转变,基本都是国家投资经营,一旦任由市场决定其生存,将很快被社会淘汰。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3400多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率为27.9%,其中严重亏损率为16.7%,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负担。(2)国有企业领导行政化。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都被冠以处级干部,厅级干部之类的,国企的领导也都是因为要做政绩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改革。(3)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虽然国有企业的经济布局和经营结构已得到显著改善,但在某些领域、行业和地区,国有经济分布仍然过宽,战线拉的过长。虽无所不包,但整体素质较差,力量过于分散,致使经济效益不好。再加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和规模经济,缺乏市场应变能力。(4)企业的社保压力巨大。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国有企业冗员众多,企业承担了职工医疗,养老和子女人托、入学等沉重的社会负担。再加上企业为适应市场的要求,进行大量裁员,又给企业增添了下岗职工的安置负担。在某些亏损企业中,由于近年来职工的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2]。(5)国企办事流程太过冗繁.
3.再造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良好环境的相关对策
3.1.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打造法律保护环境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法治体制,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虽然近年来不断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它们多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出台。虽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企业改革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它们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条文,其随意性相对较大,这使得国有企业在适用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不利于其有效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多为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不及强,很多法规只是行政约束,并无法律责任,其实效也大大折扣。因此,为了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根本改革和长远发展,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内在有机联系的完整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法律体系[3]。
3.2.健全社会福利体系,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打造社会保障环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日益突出,对社会保障的依赖也比以前更明显。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十分重要,如果社会福利体系能同步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必然轻装上阵,反之,必将受制于此。因此,加快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国有经济改革的客观要求。其主要措施有:
(1)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管理部门多而杂,职能既不相互统一有相互扯皮。要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当务之急是理顺社会福利的管理体制。首先,建立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社会福利决策机构,加强相关决策的协调。其次,建立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相关政策的落实。
(2)拓宽社会福利基金的筹集来源。一般认为社会福利基金主要从三个方面筹措:国家财政支出、企业的福利开支、个人缴纳的福利保险。由于我国的国家财力有限,个人上缴的福利保险数额较小,事实上企业往往成为社会福利主要的负担者。因此,必须把社会福利改革同企业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基础上推行,以便使企业拿出更多的财力与精力投入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上来。因此必须建立起以国家财政为支撑,企业开支为补充,劳动者个人购买福利保险为协同的新兴社会福利体系[4]。
3.3.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打造经济协作环境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技术装备普遍落后, 规模经营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少,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差。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跨国公司主宰着世界经济并迅速冲击着我国的国内市场,这对于国内企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摒弃那种小规模、低水平、数量扩张型的国有企业发展思路,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步伐。对涉及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实施国家控制外,其他一些非要害产业应逐渐退出,交给民营企业去发展,对于一些竞争力低下、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的企业应主动关停。
通过对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就可以使有限的国家资本集中投入在少数骨干企业上,促进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国有骨干企业尽快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推进我国产业技术、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地区产业布局的全面升级。
3.4.去除企业领导的行政化
所谓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其实质就是“官本位”思想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反映。每个国企都有级别,局级公司,部级集团,相应地国企的老总们也就有了局级老总,部级老总的行政级别问题。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支持力度等八大改革措施深化国企改革,关键一点我认为是把这些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去除,让他们踏踏实实做企业。
3.5.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1)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打造现代化企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必须改革现有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培育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促进他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并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2)狠抓党组织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要依靠党的领导,企业党组织站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列,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中央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关键在党委领导班子[5]。
3.6.大力推动创新建设,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打造市场竞争环境
要想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最重要的是创新。只有创新,国有企业才会有出路。其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1)观念创新: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诞生的国有企业,仍存在“等靠要”、“大锅饭”、“铁饭碗”、“抱残守缺”的僵化观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制约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挖掉这些思想流毒,才能振兴国有企业。一是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企业要有自主自立走向市场的勇气和决心。二是牢固强化竞争观念,企业要敢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活力。三是要牢固树立效益观念,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应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6]。
(2)体制创新: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利用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积极探素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只有制度上实现了创新.国有企业才会有出路。
(3)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而我国国有企业目前技术创新明显滞后,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有企业必须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运作机制。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提高人才待遇。
4.总结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再造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良好环境。为此,要完善法律制度、健全社会福利体系、调整国有企业布局,提高现代管理和推动创新建设,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法律保障环境、社会保障环境、经济协作环境、企业人文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不成为离了娘生存不了的孩子,而且还会成为反哺母亲的好孩子
参考文献:
[1]王文东.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0).
[2]朱志勇.国有企业改革必需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J].华东经济管理,2001(12).
[3]王莎.国企改革的法律保障对策[J].法人,2004(2).
[4]郭崇德.谈社会保障的内涵[J].当代社会保障,1996(3).
[5]胡天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关键在党[J].企业发展,2006(4).
[6]章晓懿.以创新精神来改革发展国有企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