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很多学者也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国内学者所进行的研究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成因、对策和建议等都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李华明(2004),薛清海(2004)等认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小、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过大的问题。林毅夫(2001)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课题组(2001)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在于自身信誉程度低、现有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体系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难以适应、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尚未建立等。杨楹源等(2000)把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归结为中小企业的财务不规范、抵押担保难、产业属性以及所有制观念等。陈东升(2000)则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观念障碍、信誉障碍、保证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林毅夫(2001)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我国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张杰(2000)认为“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源于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刚性依赖,民营经济一时无法在国家控制的金融体制中寻找支持”。陈乃醒(2004)也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另外银行结构不合理,缺少民营中小银行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原因”。江曙霞(2004)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根源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制度供求不均衡造成的,更确切地是相关的有效制度供求短缺造成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5)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正处于改革之中的融资体制不对称,一是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缺陷,导致效率低下,金融工具单一,加上信用监督和评估体系的缺乏,造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二是金融体制方面,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陆家骏(2004)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体系缺乏效率,而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中的银行体系独大,资金配置结构中的间接融资独大是金融体系效率缺乏的主要原因”。
(二)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 (Macmi1lan)在向英国国会提供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11anGaP)。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Macmi1lan发现,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约合400万英镑现值)时,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这是关于融资缺口方面最早的论述,后来Bolton和Wilson的报告以及Mason和Harison等人对非正式风险投资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筹集一定数额以下的资本时都面临着资本缺口的问题。
2007年罗斯(Ross)在《贝尔经济学学刊》上发表了题为“财务结构的确定:激励信号方法”的^文档,提出了公司资本结构的信号理论;1984年梅耶斯(Myers)和迈基鲁夫(Majluf)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题为“企业有信息而投资者没有信息时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的^文档,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排序假说。这两篇^文档构建了不对称信息理论。Banerjeel(2014)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区性的,与地方中小企业长期合作,互相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愿意为之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大型金融机构缺乏此优势,出于规避信贷风险考虑,他们更偏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不愿意为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该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Phillp.Strallan and Jamesp.Weston(2008)也阐述了几乎相同的主张: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方面,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二、^文档提纲
(一)前 言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
2、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较高
3、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惯性
4、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方式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
1、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
2、强化政府的作为
3、信誉工程及自身建设
4、完善各种融资渠道,真正实现多渠道融资
(四)结论
三、参考文献
[1] 梁国安.依法规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西部大开发,2009(01),6-8
[2] 余菊英.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现状研究[J].现代商业,2009(03),16
[3] 郎艳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09(02),34
[4] 彭定新.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决策与信息,2009(02),45
[5] 范惠玲.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2),78
[6] 张国毅.典当融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J].财会研究,2009(02),69-70
[7] 房莉,周宇. 构建分层次、多样化的融资体系——浅析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看法[J].现代商业,2009(06),59
[8] 陈会玲,汪段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级制度突破[J].企业经济,2009(02),86
[9] 姚建明. 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 财会通讯. 2011(32)
[10] 宋丽萍. 发展微贷破解微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32)
[11] 宗国恩. 新经济形式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X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实地调查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29)
[12] 许青,郑明望.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