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经济实体,只有赢利才能在社会上生存。所以企业文化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是必要的。但经济发展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唯一目的。现在社会中部分企业文化中功利性过强,只瞄准利润最大化,没有把追求社会进步、服务大众作为己任,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阻力。一些产品质量差,售后没有保证,甚至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谋取暴利;还有的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置周边百姓安危于不顾;偷税漏税,拖欠贷款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看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顾客的切身利益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企业,想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得到长久的生产与发展,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之外,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提高 GDP,还包括共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等等。
3.“以人为本”观念淡漠。
富士康公司并不缺少斗志昂扬的标语口号,对员工的工资福利规定足够吸引人,社会影响力也足够大,可是居然发生了“十三跳”的惨剧。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类军事化的生活及管理方式忽视了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人际环境,员工关系冷漠,在企业中找不到家的感觉,如何能够凝聚人,留住人,如何让员工真正认可和接受这个企业并为之付出努力?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老板“一言九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管理者把员工视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报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感情可言。员工在企业中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厂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乏味生活,想要加薪就无限制的加班,有的私营企业公然取消掉国家法定假日,无视职工的健康与休息的需要,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七、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对策建议和方法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包括:
1、对企业的背景分析
企业文化要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就离不开对企业的文化背景、经营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要分析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曾经做了哪些自觉、不自觉的工作,对企业过去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SWOT分析。具体工作要细化,要仔细梳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每一项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的差距表现在哪里。只有做好了这些背景分析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显示出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
2、梳理、提炼企业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企业的核心理念要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对员工产生激励力,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析企业的定位,提炼企业的愿景。很多企业在做愿景设计时,目标过空、过大,不切实际,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定位分析。要在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自身的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愿景。二是分析企业的经营特色,提炼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是决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基础,要避免企业精神文化的雷同现象,就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深、做细。三是分析企业的文化特色,探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如某企业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形成了“温馨的家园文化”的文化特色,这种家园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客户是一种大家庭文化,对客户要形成一种亲和力、吸引力和形象力;对员工是一种小家庭文化,对员工要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3、理念强化
企业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来以后,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企业的文件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员工进行强化,使员工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动员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召开骨干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达一方式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使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三是VI系统执行操作。在建立和完善企业VI系统的基础上,可根据各业务单位的特点确定不同地点的展示辞条,完成企业理念的展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以一定的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体现和强化。推出VI导视系统,对外可以进一步传播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增强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完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对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以文化力推动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
4、认同消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如何让员工认同消化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落地”,把文化力转化为竞争力,这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避免企业文化成为“空中楼阁”。认同消化可从以下工作入手:一是典型人物的树立、学习和推广。可开展《我们身边的故事》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作品征集,挖掘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件事;对企业贡献最大的人等。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员工在学习、认知企业文化时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消化企业的核心理念。二是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员工中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在员工中树立规范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三是神秘顾客制的启动。通过聘请“神秘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现场暗访,可以从顾客的角度,及时发现、改正服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客户满意度,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可以给企业员工以无形的压力,引发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服务技能,改善服务态度,促使其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管理者查找管理中的不足,拉近员工与企业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达到内练功力,外塑形象的目的。四是开展“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的讨论,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认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员工只有理解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认同企业文化,才能自觉地将企业的目标与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5、传播教化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需要企业文化的对内、对外传播,以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形象力。传播工作的重点:一是通过编制《企业文化手册》,系统展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加强企业的对内、对外沟通,增进了解,改善企业形象。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可以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真正实现用文化管理企业,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二是制作专题宣传片。通过专题宣传片,让公众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理念,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或品牌亲和力,也可以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三是开展特色服务宣传活动。通过大力宣传企业的特色服务和产品,引导公众认识企业、体会企业、走进企业,强化公众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认识。同时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使公众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沟通和良性互动的关系,更好地向市场传达企业的品牌形象
八、参考文献
[1] 范周,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研究,企业文化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
社,1991,P1
[2] 徐国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P5-8
[3] 祝和良 刘宝宏,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意义,战略管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P24-26
[4] 武克华 马海敏 张淑敏,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点战略措施,经济导刊,2004年,04期
[5] 宋养琰 陈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 力,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7期
[6] 戴钢书,企业文化在我发展的现状、必然性及其意义,现代企业文化新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 叶生,企业文化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4年,1期
[8] 刘光明,企业文化结构,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3月,3版
[9] 陈亭楠,企业文化战略,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1
版
企业文化研究 (2)(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