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年份《海南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
在2010年以后的六年间,海南中部地区的人均纯收入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增长的幅度还比较大,相同的,在职员工的年平均收入也有大幅度的上涨,可是即使是在这种存在涨幅的情况下,海南中部地区的经济还是不断的被其他地区甩开一大截,而且差距还在不断的增长。
(五).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仍较小、出口结构有待优化
早在2010年的海南中部还只有定安县有少许的出口贸易,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贸易的量已经扩大到了周边的五个县区,对外面贸易的金额更是 产生了巨幅的增长,在全省的出口量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例,但是从出口的总体趋势来看,主要出口的都是一些盈利比较小的农产品,对于一些盈利性比较大的工业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比较少。
三、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中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使得其无法从从业化中获得较大收益
通过对以往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受阻存在着一些非常大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中既有客观上面的也有主观上面的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自身的主观限制。对于那些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应该要将其重工业和化工业发展起来,这是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而非发展那些老旧的轻工业,例如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舍弃。我国海南省中部地区当前就是出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该要吸取前人的发展经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但是海南省中部地区一直以来就是靠农业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这就阻碍了中部地区的重工业的发展。
(二).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导致中部地区在利益分配中受损
一直以来,海南省中部地区都被冠以海南的“绿肺”的称号,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海南过程中是不可能将海南中部的大面积的森林和生态环境破坏掉的,在海南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中部地区所给予的良好环境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当前我国所实行的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海南中部地区为保护好自己的生态环境牺牲掉了自己发展的大好机会,根据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很稀缺和抢手的商品,而且多数情况下是很难获取的,但是在很多不均衡的发展模式影响下,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协调,这也导致了海南中部地区的经济衰败。[2]
(三).非均衡发展战略使中部地区发展处于“弱势”境地
海南省在建立了经济特区以后,为了进一步的帮助全省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采用了一些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一些地理上具有优势的地区,比如沿海地区。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和人员分配,由于中部地区的地理劣势,使得其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没能跟上大环境的发展,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
(四).思想保守使得中部地区错失发展机遇
海南中部地区位置比较不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与外界的交流也就比较少,所以很多的人并不能够跟上时代对新思维新观点的需求,很多人依然还是活在陈旧的安逸观念中,没有足够大的雄心壮志,容易对当前的生活产生满足感。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一些干部群体,安于现状,不懂得把握发展的机遇,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总是喜欢依靠以前的工作经验来办事,照本宣科。在遇到新的或者突发性的事件时也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得发展变得十分的被动。
四、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路径的探索
(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绿色之路
海南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