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得到管理者的认同,管理者们只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激励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工作。但随着“人”的因素在组织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升,人们越来越发现作为组织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的“人” 的状态,往往直接影响着组织的面貌,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励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企业的目标,是靠人的行为实现的,而人的行为使由积极性推动的。实现企业的目标,要有人的积极性、人的士气。当然,实现企业的目标,还需要其他多种因素,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忽视人的因素。不能因其他的因素重要,而否定人的积极性这种关键因素。
其次,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效用的需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在这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同人这个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才会发挥自的效用。因此没有人的积极性,或者人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装备和技术、再好的原料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后,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激发人的积极性,是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管理学家们都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革新精神,提高员工努力程度,取得更好的业绩。
最后,激励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提高员工的素质,不仅可以通过培训的方法来实现,也可以运用激励的手段达到。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对坚持学习科技与业务知识的员工给予表扬,对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在物质待遇、晋升等方面区别考虑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员工在激励措施的鼓舞下,为了能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必定会主动熟悉业务,专研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2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征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Druker)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哪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2】 从这个概念出发,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优势。括地讲,他们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知识型员工的范围从职业上界定,典型的有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3】
知识型员工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适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具体来说,知识型员工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4】
(一)自主性:与简单的体力劳动者相比,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知识型员工拥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往往更加倾向于一个自主、弹性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受制于任何物和人。
(二)独立性:知识型员工主要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工作,而不需要依靠其他人,更不希望有其他人的干预,尤其是上司的权利压制。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是使知识型员工高效率工作的一大保证。
(三)自我价值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知识型员工不再追求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他们更注重的是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他们选择工作的首要条件,以此来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
(四)目标导线明确: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等与众不同,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心理需求,因此其工作的目标导线十分明确,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正向着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每个人都有其多元化的目标导向,都努力在自身所掌握的只是领域里创造出一番事业,达到自己既定目标。
2.3企业中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正面领着管理冠冕的变革,管理者如何看待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管理者能否管理好现代企业的关键,是企业管理者成功实施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有效地激励好知识型员工,才会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①激励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②可以促进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价值增值。
③有利于提高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项对员工7大离职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对薪水不满”和“公司福利不佳”两项外,其它几项均与“经济利益”无关。他们分别是:
●想尝试新工作;
●公司没有提供成长学习环境;
●与当初所期望的工作不合;
●追求升迁机会;
●职业倦怠,与公司理念不合。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知识型员工是资本而不是成本,要把他们与普通的员工区别对待。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特征是他们拥有知识资本这一生产数据,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是知识所有者。具体而言,知识型员工具有个人素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2)(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