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一是产权制度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缺乏法律的有力保证,造成国有资产所有权分散、管理权模糊和经营权不落实;二是资产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市场经济下必然出现的国有资产产权流动、产权交易等缺少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三是资产评估中介活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资产评估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法律监督、约束和进行制裁的依据。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约束监督机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拥有了相当充分的企业控制权,由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者更是如此。但现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约束监督,对他们没有业绩考核体系,更没有依据其业业绩而定的奖罚机制。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使权力失去控制,违法违纪造成了企业亏损,一些素质不高、心术不正的经营者为所欲为,把国家赋予的权力变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例如,河南省安阳市化纺厂原来是一个生产经营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但厂长兼党委书记胡安林任职期间,由于对其所为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胡安林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为所欲为,用公款吃喝玩乐,奢侈腐化。经查明,胡安林贪污、受贿 200 余万元;挪用公款 30 万元,另有价值 48 万元财产不明来源。在胡安林的带领下,该厂副厂长、副书记等 17 名厂级领导以及一大批中层干部纷纷采用同样手段,贪婪地侵吞国有资产,致使一个原本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连年亏损,濒临破产境地。
所以说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是经营者违法违纪的直接原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是防范国企经营者违法违纪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增值的重要措施。
三、防止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措施
关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研究,学者们从法制建设、监督机制、制度建设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地找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最佳途径。笔者调阅大量的^^文档,又借鉴国外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认为,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监管的法治化程度
当前我国政府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仍旧不够重视,导致了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立法层次较低,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和连贯性。迄今为止,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立法的最高层次是以国务院令发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其他有关法规全是一些部门依据这个条例制定的部门规章。其结果就是各部门各自为政、自行立法,为了争夺利益相互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因此,从制度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层次,树立法律权威,形成统一的、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才能改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的现状。
(二)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改组扫除障碍;第二,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的政企分开,对国有经济经营管理体制实施深度市场化的改革与调整;第三,贯彻落实“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收缩国有经济战线,着力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第四,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从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寻求新的出路。要在除特殊行业外的多数国有企业中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主要方式是让国有产权推出企业而让民间资本进入企业。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让原有国有企业职工购股而成为所在企业的受益主体;二是让其它企业购买国有企业的股权而成为其所有者;三是让社会上的自然人购买原来的国有企业成为其所有者。第五,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动再就业工程社会化发展,为国有企业发生质的转变创造条件;第六,坚持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探索国有经济的最佳实现形式,应是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基本战略指向。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完善约束机制
解决激励机制不足的同时,必须重视解决约束不到位的问题。首先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这套指标要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经营绩效和发展状况,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衡量;其次要明确考核的主体,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谁来进行考核。对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即界面层的考核,应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承担;界面层以下的企业,应由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还可以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部门以及外派监事会等方面的力量;第三,考核必须做到有奖有罚。根据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完成国有资产增值考核指标的,予以奖励;没有完成资产增值考核指标则予以处罚,并终止、甚至终身取消其经营国有资产的资格;对弄虚作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者,必须坚决追究经营者的责任,除令其赔偿外,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四)健全中介服务体系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还很不发达,无论是中介机构的从业范围和数量还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满足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还有不少中介机构都是政府部门开办的,发挥不了中介机构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机构的同时,原有政府部门主管或开办的中介机构要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同时,要不断提高各种社会中介机构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他们的行为,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对弄虚作假者,要追究责任,依法惩处。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家和理论界人士早己注意到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实践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本文只是在理论上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想法,因为未付诸实践,因而必然有其局限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更好的治理国有资产的流失,将是值得大家一直研究下去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任士伟.对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相关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2017
[2]翟海峰.陈丽芹.王秋荣.改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
[3]王福君.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流失及防范[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2008
[4]邓军.浅议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5]徐传谌.孟繁颖.国有资产流失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07
[6]时强.张晓诗.浅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与对策[J],理论界. 2006
[7]杨太晓.国有资产流失渠道原因及对策[J],有色金属工业. 1994
[8]张明兰.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及对策浅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
[9]董峻.张文杰.介清涛,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对策及前景[J],河南建材,2009
[10]任秋月. 国有资产流失与治理[J],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