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传统社会的交往模式逐步改变,尤其是在主体之间的经济交往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的强大力量和强势地位已经弱化,而契约诚信就成为人们交往的一种新的有效形式。契约诚信的存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契约诚信仅仅指经济合同,他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企业跟企业之间,大到国家跟国家之间的各种合同,广义 的契约诚信不需要双方双方签订协议,由社会习惯,道德规范,制度准则加以规定的。
2.道德领域的伦理诚信
道德领域的诚信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伦理诚信。从伦理范畴上讲,“诚”就是真诚,真实,不欺骗,不作假;“信”是价值判断的本源,是 指诚实无欺,兑现诺言,履行和约。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对传统的诚信思想虽然基本认同,但其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一,现代诚信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而是一种最基础 道德素养,具有普通的伦理性和广泛性,在社会生活中提倡诚信是要大家做到的最基础的 事情。其二,现代诚信不再是传统道德中对等级宗法的一种遵从,它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我们正处在各种制度还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诚信手法的调节做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3.社会生活领域 的心理诚信
信任做为社会群体的一种心理反馈,也是诚信思想的内容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的有关的外在信息的真实性或可能性的一种心理反馈,这种心理反馈是对诚实守信的一种主观判断或是对预期事物充满期待的一种心理,这种诚心,我们称之为信任。诚信包含信任,没有信任的诚信是不完整的,信任是诚信思想的本质内涵。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的转型,一方面传统的“人格诚信”资源正在减少,另方面“系统诚信”的支撑体系还在逐步形成当中,同时,中国还有30多年的计划经济历史,民营企业的诚信就会在空间,时间上有错综复杂的局面。比如,很多集团化的民营企业就有把其产品批发商分成两类:老乡批发商和非老乡批发商,对于老乡批发商他们往往给予更多的信任和优惠。这也势必要尽快的建立起完善的“系统诚信”,延续中华的传统美德,更进一步的发扬“晋商”的精神,从而实现中国 “高信任度家国家”的目标,创造较稳定,规模较大的企业组织,从而在全球经济中具备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诚信发展的现状
假烟,假酒,假发票,注水肉,盗版书,假文凭,滥用抗生素。。。。。。从这些关于民生问题,我们经常耳闻目睹的假冒伪劣的现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诚心状况不容乐观。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12年曾经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专门调查,调查建国现实,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评价较低,列如:在其中一个选项中“商务交往中您认为哪种经济类型企业比较守信用”时,企业经营者认为守信用的企业按经济类型排序依次是:国有企业(55.5%)股份有限公司(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0.2%)有限责任公司(28.5%)私营企业(25.8%)和集体经济(9.6%).
为什么民营企业的诚信度如此让人不得信任,有着其特殊的内因和外因,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诉我国企业诚信发展现状问题。
(一)我国诚信企业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自身诚信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
1.企业的履约能力和偿债能力不断加强。
2.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的提升。
3.企业在其制度建设中将“诚实守信,稳健经营”作为自己经营的”黄金法则”。
4.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将诚信思想作为主导思想,并以此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日常的经营活动。
5.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也不断增强,社会认同度逐渐提升。
与企业诚信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社会规范也在逐步建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诚信经营与诚信发展给于了高度的关注,在政府颁布的〈民法〉,〈合同法〉,〈企业破产法〉,〈证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都明确规定企业经营中的诚信原则;同时政府制定了很多涉及诚信经营的法律以规范企业的发展,如〈公司法〉,〈担保法〉,(企业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不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祈祷监督和知道的作用,同时也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极大的保护。为了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求,要全面建设社会注意信用体系,确保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先后组织开展了“重合同守信用”,“百城万店无假货”,“产品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并把每年3月15定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通过多年的 企业诚信建设的发展,企业也逐渐的认识的奥,诚信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最内在,最基础, 最本质的发展,只有遵循“诚信经营”的原则,企业才会有远远不断的发展动力,才能持续,健康,稳定的运行。
(二)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状况。
诚心经营做为中国商家的优良传统,流传千年,可是目前情况而言,企业诚信缺失屡屡出现, 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和小企业中, 诚信确实现象更为重要。企业诚心缺失,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违背诚信原则的经济行为。根据企业诚信的内涵,并通过对诸多企业的诚信确实的案例进行证实和归纳整理,认为企业的失信行为按其所指向的对象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诚信缺失
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生产要素,理应受到企业的关怀与重视,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应对员工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但目前许多企业仍然以赚钱为第一目的,而员工的劳动保障的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就是一些著名的大公司也存在令人无法想像的不合法劳资状况,企业对员工的不诚心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员工工资的恶意拖欠,劳动合同难以履行以及用人机制的官僚化
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缺失
“顾客是上帝”体现了企业对消费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是企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在经营活动中作出很多违背诚信原则的事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缺失
我国民营企业诚信价值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