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小,管理与技术落后,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没有货源基地,已经实行多年的“断制”“收购制”,会随着其他所有制外贸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的不断涌现而上崩瓦解,货源出
现严重危机。而政策性出口补贴的取消将降低企业盈利水平。我国曾多次对产品出口实施政策性补贴,以扩大出口规模。对大部分经营困难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其利润很大部分来自于政策性补贴。入世后,为规范出口体制,适应WTO规则,我国将取消出口补贴,使企业丧失可观的利润。
4.产权不明确
企业产权缺乏明确的界定和保护,经营方式还不够规范,缺乏足够的信息透明度。在市场经济中,经济顺畅交换运行的前提必定要求产权明晰。市场经济越发展,产权关系越复杂,产权的明晰界定就愈加重要。"改制难,改到深处是产权"。在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是最深层的核心,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就必须大胆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体制创新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产权改革滞后,股份公司尚不普及,这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成为现代企业和跨国公司最大的制度性障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
5.知识结构不合理
知识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偏低,尤以企业的厂长(经理)更为突
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这与当今以知识、以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相适应。懂得外语、懂业务和懂技术的"三合一"人才在中小型外贸企业奇缺,靠个别骨干支撑业务的局面,在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由于中小企业机制缺乏活力,管理松懈,当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高薪聘请时,中小型企业的业务骨干大量流失,还往往带走客户和市场,使得公司蒙受重大损失。基于以上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实力偏低。由于现实存在的内部及外部原因,很难快速地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是在完善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下,具有先进的企业制度,有几位训练有素、具有广博的管理专业知识和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领导,有着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相当强的产品研发和营销能力的企业:有自己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能够给予竞争力高度关注,注意积累本企业和搜集国内外其他企业有关竞争力研究的数据,注重将企业竞争力战略管理思想应用与企业管理。在此基础上,具有跨国发展的眼光和战略,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一) 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战略模式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企业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入WTO,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支柱,选择何种战略模式发展自身,对于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口。
1.与大企业合作模式
我国传统企业的特点是“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它的弊端在于排斥专业化分工、排斥市场交易、规模不经济、有自给自足倾向,效率低下。当前,我国一些重工业基地企业包袱沉重、竞争力低下、效益滑坡现象的发生,就是由这种低级纵向一体化形式长期占统治地位所致。所谓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就是围绕核心大企业进行专业拆分,拆分的过程就是强化专业分工的过程。将一些工序、一般性部件的生产和技术开发通过分包的方式,交由剥离出去的中小企业生产提供,使得各个工序的生产能力都可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精度和细度。随着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同时也提高了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品牌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企业并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其核心资源、品牌优势,组织专业化分工的小企业生产产品。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树立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品牌打下成熟的市场基础,并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负责专营销售(而有的核心企业甚至并不负责销售,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完成);也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联姻,进人他们的产业链,或利用他们的技术,或利用他们的品牌,逐步形成特定产品的制造中心,然后吸收加盟企业形成企业群。这种企业群落模式较适合于既有劳动力密集优势,又具有一定加工制造能力,而又缺乏独立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
3.高科技园区模式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必须发挥孵化器和高科技
园区对高科技企业和产业的聚集作用。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是当前中小企业重点研究的对象,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高科技园区的成果发展自己,通过生产与其配套的产品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大量企业的人驻,相应又会吸引大量服务类、中介类中小企业群落的形成。在发展高科技园区过程中要注意:1、相互合作并不断学习。当前,我国的一些高科技园内,企业间缺乏信用基础,生产上相互独立,甚至相互拆台,导致信息、技术、知识流动不畅,整体竞争力低下,为此要建立知识付酬制度,鼓励创新。同时强调企业间优势互补,实现产业网络化。2、完善融资渠道,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速建立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二)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小企业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应当具有创造性、独立人格、多面手、意志力、危机感、战略头脑等优秀的素质。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很快,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企业管理人员的行政化和官员化以及缺乏健全的“经理人”市场等。一些企业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还不能有效发展,甚至又重新走入了困境,主要原因是缺乏现代企业家,资本中的现代科技资本含量低,因而缺乏竞争力。
我们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要熟悉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国际通行规则即国际惯例,要熟练掌握涉外专业知识技能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敢冒风险,有独立工作能力。同时,政府要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除极少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仍由国家任命之外,其他类型的企业要从市场竞争中筛选和聘用,并取消行政级别,完善人才市场,允许人才流动,让人才在竞争中成长。理顺企业的高层管理,首要的便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树立竞争意识,强化竞争观念。
2.不断创新是提升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之源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