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应商评估考查,品质管理团队没有参与,已进行量产阶段的供应商也没有进行再评估,部分供应商的供货交期、配合度、质量已严重影响了量产进度和品质,迫于订单较饱和,没有备用供应商而无法更换,采购仅履行跟单的职责而没有供应商评估考核的能力,SQE也形同虚设。新物料导入没有完整的PPAP流程,静态验证和动态验证不完善,首批量产时异常频出,客诉QN较多。
5.新产品验证能力欠缺
新产品开发阶段立项书要求简单,内容不完备,品质人员介入的较少,或对开发产品不了解,导致新产品功能验证时丢三落四,验证不完全,6月GF5-485产品试产时,品检员没有进行多台产品组网试验,在量产时发现485功能联网时按键不灵敏。7月试产25904/20905产品,给客人出样20套,发现1套通电无功能,客退品分析发现PCB图纸设计焊盘较小不符合行业规范、安装方式不正确导致L2脱焊不通电。新产品验证能力的欠缺是目前品质管理团队管理的瓶颈,必须解决。
三、爱迪生品质管理团队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纪律、薪酬、福利待遇不一,基层品检员离职率高,电子类品质工程师专业性较强,招聘困难,没有清晰了解面试人员的能力,试用期间摩擦性失业,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高管理对人员技能、抗压性、耐力的考虑,及统一待遇后公司利润会减少30万元/月。
(二)电子、机械品质管理团队合并摩擦较多的原因分析
电子、机械品质管理团队各具特色,电子品质管理团队在原有企业陋习改正,新的主管领导方式、人员性格不了解,摩擦较多,基层班组长以原有的沟通方式与员工分配工作任务,造成90后员工反感,产生摩擦。生产线基层班组长对岗位工作职责、工作重心掌握不足,刚进入团队的员工,对岗位和团队的心理成熟度均比较低,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度也比较低,不清楚如何在团队中遵循规范。
(三)各职能部门管理欠缺及协调能力不足对品质管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订单管理、产销协调机制混乱,研发设计、工程变更管理、清底管理混乱,采购物料品质差,没有建立关键配件检验能力,生产异常频出,异常工时占比高,仓库相似物料管理混放等,ISO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困难。
(四)对供应商的品质管理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新开发供应商欠缺供应商调查、及资质认可,长期供货供应商没有进行供应商的再评估考核,供应商配合度低,没有备用供应商,SQE、采购员协调能力差。供应商存在质量问题、交期问题采购员无暇顾及协调解决。
(五)新产品验证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品质管理在新产品开发阶段没有介入,对顾客需求不了解,行业标准掌握欠缺,新产品开发周期短,试产与量产一起,验证时间不足,有经验的电子专业品质工程师欠缺。
四、提升爱迪生品质管理团队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品质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公司合并后统一《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及薪酬、福利待遇水平,将标准在人员范围内发布并与基层员工面谈,解决员工困难,达到留人目的。人员招聘通过网络、人才市场、猎头公司、劳务派遣等渠道招聘品质工程师,通过面谈、考核、调查问卷形式充分了解应聘人员情况,确定应聘人员能力。采用底薪+年资奖金+季度奖金+年终奖金的浮动薪酬制度。具体操作模式:将公司品质管理团队成员依工作绩效和工作经验区分职等职级;针对每个级别的人员分别执行底薪标准;对每个级别的人员设定任务指标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嘉奖和激励表扬并发放奖金。季度、年终评比发放对应奖金,并评比劳模予以表扬和榜样宣传。
(二)电子、机械品质管理团队合并摩擦较多的对策和建议
宣导绩效考核标准、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公司及部门目标,统一大家的奋斗目标,通过团队活动增加互相了解的机会,摒除隔阂,加强品质主管与员工的互动、沟通,了解员工性格、需求,切实为员工解决困难。与公司运营不符合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
(三)各职能部门管理欠缺及协调能力对品质管理的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每月定期召开产销协调会,统一并明确产销目标,与各职能部门员工季度绩效资金挂钩。编制《新产品开发流程》《工程变更流程》《清底管理规范》培训、并监督执行,建立关键配件的检验规范和检验能力,物料齐料方可上线,每月依排产计划回顾历史异常,防止生产时再发生,加强仓库帐务管理,定期稽查。
(四)对供应商的品质管理能力欠缺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新供应商评价考核流程》 培训、监督执行,建立《供应商评估考核流程》 培训、监督执行,依《供应商评估考核流程》进行月度评估,配合度不足的供应商建立备份并规划转产更换。拜访关键配件供应商,解决LCD、背光源、塑胶外壳、PCB板、包装物等定制品质量、交期问题,解决物料异常及不齐料而造成的生产异常。
(五)新产品验证能力欠缺的对策和建议
依《新产品开发流程》培训执行,QE从开发立项阶段介入,移交生产前由QE验证产品功能,从网上及标准局购买行业标准,研读并培训,积极向第三方实验室专家沟通学习,在新产品立项时,区分一次、二次开发案,对于一次开发案要求业务预留充分时间和认证时间。安排测试工程师到供应商及客户实验室学习。
【参考文献】
[1]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版
[2]张亮.组织行为学.中国工商出版,2013年11月第1版
[3]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
[4]黄卫伟.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
[5]崔雪梅 张乃奎.跟德鲁克学管理.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6]叶斯水 王德雄.21世纪品管圈活动.宁波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7]杨吉华 李锋.优秀品质主管工作标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8]单巍. 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年
[9]林明慧.团队管理原理与方法.《经济师》,2009年第9期
[10]肖宏海.“1532”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企业技术开发》, 2014年17期
企业团队管理原理与方法——珠海爱迪生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团队建设研究(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