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和利益,确认、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核心。宪法能否贯彻实施,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定和全面发展,本文从违宪司法审查相关概念解析、违宪审查与违法审查、违宪审查与违宪司法审查、和我国建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分析了国外违宪司法审查制度的几种主要模式和我国建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应采用的模式后,认为必须从我国现行制度体系出发,根据现实需要,提出了我国建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违宪审查、违宪司法审查、复合审查模式
【正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宪法是一个国家所有法律行为的根本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其内容包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等方面”。为了保障宪法的最高效力,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持既定的良好法律秩序,必须对各种权力行使进行控制或审查,这就是违宪审查。从世界范围来看,有些国家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机制,有些国家通过借鉴的方式也确立了本国违宪审查制度,而我国目前虽然有违宪审查的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尚未有机构行使违宪审查权,从而导致我国《宪法》权威性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对我国现行规定进行补充完善,尽快建立违宪审查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宪法的功能。
一、违宪司法审查相关概念解析
(一)违宪审查与违法审查
违法审查是国家立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法律以及地方立法是否违背中央法律的审查和监督。违宪审查是指对宪法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审查以确保宪法得以实施的制度,就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注1)违宪审查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违宪审查的内容包括立法与特定组织行为。立法指法律、法令、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审查内容还包括具有行使公共权力特征的特定组织行为。这表明违法审查是一种违宪审查。
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是有区别的:
1.审查的对象不同。违法审查的对象是法规、规章,它一方面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监督,体现了对行政权的限制和国家权力的横向制约;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审查和监督,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限制和国家权力的纵向制约。而违宪审查的对象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是对中央的立法机关制定法律的审查和监督,是对国家立法权的限制和制约。
2.审查的主体不同。由于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的对象不同,所以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的主体也不同。如果违法审查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审查的主体应当是国家立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当立法机关审查时,这种审查主要体现了立法机关优于行政机关的地位,是行政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对立法机关负责、受立法机关监督的一种表现;当司法机关审查时,这种审查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是平行地位的国家机关之间权力制约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以中立的司法权制衡过于庞大的行政权。如果违法审查的对象是地方权力机关,审查的主体应当是中央权力机关,体现的是在立法机关系统内中央对地方的制约。而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国家立法机关,所以审查主体应当是立法机关以外的中央国家机关,一般是国家司法机关(宪法法院或最高法院),而不能是立法机关自己,否则就违背权力制约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由司法机关(宪法法院或普通法院)进行违宪审查,体现的是司法权对立法权的牵制,是司法理性对民主激情的制约。
3.审查的层次不同。由于违法审查和违宪审查的对象和主体不同,所以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的层次当然不同。违法审查是对行政法规是否符合法律以及地方立法是否违背中央法律的审查,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审查的相对较低的层次,而违宪审查是对国家法律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审查的最高层次。
4.审查的程序不同。由于违法审查和违宪审查的层次不同,所以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的程序也就不同。违法审查的对象是法规,是相对较低的层次,所以在程序上相对简单,以便于启动审查机制;同时当它是以非诉讼形式出现时,其程序也可以不象诉讼那样严格。而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国家法律,是相对较高的层次,所以应当有十分严格的程序,应当在穷尽所有救济手段之后才可以进行。因此违法审查的次数会比较多一些,而违宪审查是不可能、也不应当经常发生的。
5.审查的方式不同。由于违法审查和违宪审查的主体不同,所以违法审查与违宪审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违法审查由法院负责进行时,其方式多是诉讼式的;由立法机关对法规进行审查时,其方式一般是非诉讼形式的。而违宪审查的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也有法国那样的宪法委员会进行非诉性的违宪审查,但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在宪法法院或最高法院内以诉讼的方式进行审查。
(二)违宪审查与违宪司法审查
什么是违宪审查?学界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的学者认为“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注2);有的学者认为“违宪审查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及宪法条文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审查和处罚”(注3);有的学者认为“违宪审查,是对违宪现象和违宪问题的审查,是一项专门的宪法制度,它的最基本价值功能是通过对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或者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的合宪性审查,宣告违宪的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或者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无效,以此实现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和正确地适用宪法的制度目标”(注4)。一般来说,违宪审查是指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规范的行为或行政机关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
违宪审查机关主要指按照宪法的规定,具体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立法机关,二是普通法院,三是宪法法院,四是宪法委员会。而违宪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领导人、公民个人等。有的学者认为“违宪是指国家的法律、命令、行政措施和法规以及国家机关或者公民的行为与宪法的原则与内容相抵触”。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违宪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所制定的各种行为规范以及它们所实施的公务上的行为和上述机关、团体组织的领导人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违反了宪法的规定”。
(三)违宪司法审查的概念 试论我国的违宪司法审查制度(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