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查找^文档相关文献,介绍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等内容。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课题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各位学者都对此倾注了大量精力。
部分学者关注焦点在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刘俊海教授认为,近现代公司法的历史就是一部为股东权保护而奋斗和努力的历史,公司法实际上就是股东权保护法。他提出应从赋予股东董事解任请求权、股东知情权的保护、股东解散请求权、股东重整请求权四个方面来完善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郭鹰认为,在民企上市日渐成为潮流的背景下,民企上市公司中的小股东权益保护现状并不容乐观,只有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才最终有利于民企上市公司的长远稳健发展。赵旭东教授在其撰写的《新《公司法》的突破与创新》中对新《公司法》增加的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制度具体作用予以解析,并对这些制度的价值予以肯定,认为这是《公司法》立法目标与价值取向的积极调整。2012年,李金凤所论述的《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一文中,对我国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提出:股东进行利益分配依据的是“资本多数决”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的规定,公司在审议议案时,需要占股份数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股东一致同意才能形成最终的决议,在这一过程中,依据的是股份的占比,而不是股东的人数。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多数决”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也因其只认股不认人的特征使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一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为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保护伞”。因此,保护中小股东在公司中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即平衡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与基于资本多数决的大股东决策权之间的关系。2016年,秦晖所论述的《论<公司法>对企业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完善》一文中,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主要是表决权以及知情权等方面的建议。2016年,于萍、刘成立所论述的《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一文,也对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还有其他的一些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文档。
许多学者积极探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途径。张民安教授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在管理公司事务和执行公司业务时将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行为的最终目标,当公司股东的利益和其他利益关系主体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公司董事应当牺牲其他利益关系主体的利益而使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否则应当对公司承担法律责任。在此条件下,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小股东的权益自然有了保障。林勇、陈创练教授的观点是,更好的投资者保护会带来更高的利息率,我国投资者保护不足是制约资本流入的重要因素。对投资者的保护应当从内部保护一公司治理机制(董事会制度和股权激励结构)、外部保护一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法律制度、金融监管)以及投资者保护的地区差异性三个维度着手,建立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以促进国家、地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王月萍、沈乐平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评价综述》一文对国内外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评价研究的理^文档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法学和金融学角度对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建立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李静宜在文章《中小股东参与公司事务问题研究》中提出公司事务参与机制是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中心问题的观点,强化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应从落实中小股东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召集权、提案权、知情权、累积投票制度、大股东表决权回避制度等五个方面综合进行。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制度发端于英美等国的股东诉讼纠纷,因此,国外学术界对于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已较为成熟。
部分外国学者聚焦于对中小股权益保护必要性的论证。Berlct和Mcans教授是美国较早一批赞成中小股东保护观点的代表性学者。他们认为,在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不是管理者的利益。并且,他们对现代公司制度变化特点下的中小股东保护必要性予以肯定。Wave Tower、1os·Silas、Andre Shrive和Robert D四位学者第一次明确将法律因素引入到解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具体研究中,强调了对中小股东保护的重要性。他们阐明,投资者保护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融资模式和所有权结构又决定公司治理的水平,公司治理水平影响公司价值,影响公司绩效和经济发展。国家层面对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越好、控股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高,公司的价值越大。Chava,Dierker和Livdan运用GIM反接管指数研究其对债务成本的影响,发现GIM指数越高(弱的股东保护)时,债务成本越低。当投资者保护较好时,投资者看好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愿意以较低的资金成本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较低。
一些学者将中小股东权益的重点放在公司结构调整上。Pagano和Roel1率先提出股权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小股东保护的观点。Klaus和Yurtoglu研究发现,存在拥有较大股权的第二大股东能使公司治理情况发生显著改变,有利于中小股东的保护。Gomes和Novaesi提出一种共享控制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多个大股东存在的情况下,可有效地防止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非效率投资决策。
同时,更多学者们认识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不能仅靠股权的优化,配套法律制度建设也必不可少。Simeon D.和Jankov R.几位学者认为应从公司内部管理、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入手,选取事前控制、事后控制、公共执行、股市发展等几个维度来建立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机制。DyckA.和Ingales L.Z.研究了公司法等法律制度的改革对股东控制权利益的影响,并对各国的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通过检验世界各国公司治理、对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和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提出投资者权益被保护得越好资本市场就越发达的观点。
Klapper and Love通过对14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治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缺失健全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只是强化公司的治理并不能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二、^文档提纲
引言
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概述
(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概念
(二)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必要性
二、我国中小股东受侵害现状及原因
(一)我国中小股东受侵害主要情形
(二)我国中小股东受侵害特点
(三)我国中小股东受侵害成因
1、股权集中与公司治理缺陷
2、法律制度不健全
3、自身力量不足
三、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完善建议
(一)强化控股股东及董事的义务责任
(二)保障中小股东知情权
(三)维护中小股东参与权
(四)完善中小股东退出制度
(五)保障中小股东分红权
三、参考文献
[1]李颖.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分析[J].法制博览,2018(34):91-92.
[2]李金凤.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J].智库时代,2012(48):27-28.
[3]严若水.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8(05):122-123+126.
[4]秦晖.论《公司法》对企业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16(06):121-122.
[5]于萍、刘成立.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2):38-40.
[6]李杭锦.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7(05):112-113.
[7]叶文文.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6(36):105-106.
[8]叶彤. 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D].上海师范大学,2016.
[9]王学先,孙曰娜.浅谈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5(02):54-56.
[10]王月萍.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11]周璇. 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D].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