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公司2006年总体财务概况描述
(3)公司2006年资产情况及分析评价
(4)公司2006年负债情况及分析评价
(5)公司2006年所有者权益情况及分析评价
(6)公司2006年生产、经营情况及分析评价
(7)公司2006年现金流量情况及分析评价
(8 ) 公司2006年总体财务状况分析评价
内 容 摘 要
企业总体财务状况
列出企业2006年度主要财务经济指标如产品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利润、资金周转情况并与企业同期相比较
企业资产情况及分析评价
按资产的变现流动性对各项主要资产项目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对年度财务状况指标影响程度较大的主要资产项目期末占用情况、期间平均占用情况进行描述并与历史同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分析,评价企业2006年资金、增产周转状况。重点对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评价。
企业负债情况及分析评价
对企业2006年主要资金筹集渠道及方式进行说明分析,表述企业内源资金、外源资金的现状及资金筹集能力的大小。重点对企业银行借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项目进行分析评价。
企业所有者权益情况及分析评价
重点对企业2006年股权结构变动情况股东权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分析评价
对企业2006年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毛利润贡献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对企业2006年成本及费用情况及实际水平按固定费用、变动费用进行归集、分类,分析判断企业成本费用水平以及成本费用的控制态势
通过对企业实现的收入、成本及费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反映企业2006年盈利能力及水平。
六、企业现金流量情况及分析评价
对影响企业现金流的主要内容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及筹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反映企业2006年资金充足情况。
七、企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通过对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的大小,分析评价企业2006年财务状况。
XXX公司2006年财务报表分析评价
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XXX企业为国营企业,成立于1976年,2001年5月根据国家债转股政策进行改制。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497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铜及铜合金型材、铝型材,隶属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企业占地18.5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区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目前尚有约60%的占地未使用。企业现有职工611人,在职为600人,内部退养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者45人,技术工人150人。企业产品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熔铸——挤压——酸洗——中间拉伸——中间退火——酸洗——成品拉伸——成品退火——成品酸洗——矫直——检验——包装入库。企业主要设备约100台套,主要包括熔铸炉、挤压机、拉伸机、矫直机、退火炉及酸洗设备以及分析检测设备,其中关键设备铜管挤压机和退火炉分别从日本和西德引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主要产品为铜及铜合金管、棒、型材和铝合金管、棒、型材。
二、企业总体财务概况描述
2006年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如下:
1、产品生产量完成7202吨,同比减少5.32 %;
2、产品销售量完成7148吨,同比减少5.98 %;
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7604万元,同比增长51.20 %;
4、出口产品实现外汇收入3879万美元,同比增长56.54%;
5、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955万元,同比增长12.49%;
6、实现利润总额674万元,同比增长26.69%;
7、净资产收益率为3.67%,总资产报酬率为4.88%,总资产周转率为2.07次,应收帐款周转率为14.11次,存货周转率为15.05次,这些反映公司资产经营效果的财务指标,均比2005年有所改善或提高。
三、资产情况及分析评价:
2006年年末,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9728万元,比上年的16554万元增加了3174万元,增加幅度为19.06%。资产变动情况主要项目及其分析评价如下:
1、 2006年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739万元,比上年的488元增加了1251万元,增长幅度为256.35%。
2、2006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额为2634万元,比上年的2697万元减少63万元。公司未对应收帐款提取坏帐准备金。
对应收帐款分析评价:2006年公司应收账款的平均占用金额为2666 万元,比上年的2380万元增加286万元,增长幅度为12.02%;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7604万元,比上年增加12733万元,增长幅度51.20%。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小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2006年公司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速度为14.11次,比2005年的10.45次增加3.66次。从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可看出:公司销售货款收现率2006年比2005年有所提高。
经过对公司产品营销政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公司的销售与收款行为规范、完善,应收帐款的管理水平呈不断地提高的态势。产品销售货款的加速收回,缓解了公司因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度上涨、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等因素造成公司营运资金缺乏的矛盾。
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具体见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时间
应收账
款期末
余额
其 中
3年以上
2~3年
1~2年
1年以内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2006年
2634
116.83
4.44%
0
0
0.51
0.02%
2516.64
95.54%
2005年
2697
96.06
3.56%
20.57
0.76%
4.61
0.17%
2576
95.51%
从帐龄结构分析可看出:2006年,公司1年以上应收帐款余额为116.94万元,比2005年的121.24万元减少4.30万元;另外,应收帐款与销售收入比率2006年为7%,2005年为10.84%。由此可看出:2006年公司应收帐款的管理水平与2005年相比,有所提高。
3、2006年年末,预付帐款余额为1346万元,比上年的229万元增加1117万元。
对预付帐款分析评价:2006年公司预付帐款余额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从2006年7月开始,公司正式开始操作原材料进口业务,进口原材料货款的结算方式采用D/P或T/T方式,公司付清货款后,才能获取材料提货凭证并办理进口报关相关手续。由于进口材料运输及海关报关、商检时间较长,致使进口材料预付资金占用金额增加。
4、2006年年末,存货余额为2832万元,比上年的1732万元增加1100万元。
对存货资金占用分析评价:2006年存货资金占用的具体分布情况为:原材料占用金额为1252万元,比2005年的525万元增加727万元;产成品占用金额为767万元,比2005年的407万元增加360万元;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占用金额为721万元,比2005年的747万元减少26万元;包装物占用金额11万元,比2005年的15万元减少4万元;工模具、办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占用金额81万元。
2006年存货平均占用金额为2323万元,比上年的1769万元,增加554万元,增长幅度为31.32%,低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51.20%);2006年存货周转率为15.04次,比2005年的12.71次增加2.33次。
2006年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加快,减轻了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带来的资金压力。经过深入分析,其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加快物料周转,减少在制品及存货资金占用;实行在制品、半成品定额挂钩考核,促进在制品、半成品、资金占用压缩;实行均衡购料及采购物资积压挂钩考核制度,促进减少库存材料及物资积压;实行产品库存定额挂钩考核制度,加快产成品出库运输管理,减少库存产品资金占用。
5、2006年年末,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余额为零,比上年的-584.98万元增加584.98万元。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挂帐余额反映的内容为:2003年12月,公司对某银行借款债务实施债务重组后,该银行承诺予以核免的借款债务挂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该笔挂帐未能及时予以处理。2006年8月,税务部门对公司的帐务进行纳税检查,要求公司必须对该挂帐金额按债务重组收益进行所得税纳税处理。根据税局要求,2006年12月,公司对该笔挂帐进行了帐务处理。
6、2006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为5726万元,比上年的6025万元减少296.61万元。2006年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1)、在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522.49万元;
(2)、当年正常提取固定资产折旧829.77万元。
(3)、对职工住宅楼进行房改,出售给职工,房产价值为16.03万元,在扣除职工个人负担金额11.98万元后,实际造成资产损失4.05万元。
7、2006年年末,在建工程余额为11万元。在建工程余额比上年的301万元减少290万元。
8、2006年年末,无形资产余额为4875万元,比上年的5081万元减少206万元。主要原因为:
(1)、对土地使用权按帐面价值的1/50进行摊销,对用电及其他使用权按帐面价值的1/10进行摊销,当年正常摊销的金额为113.55万元。
(2)、2001年,政府修建公路,共征用公司土地2735平方米,价值额为71.99万元,在扣除所收到的4.5万元补偿金后,实际造成公司资产损失67.5万元。
(3)、职工住房改革,转让房改房、职工集资房占地782.01平方米,价值额为20.58万元,实际造成公司资产损失20.58万元。
四、企业负债情况及分析评价:
2006年年末,公司的负债总额为6994万元,比上年同期的4786万元增加2208万元,增长幅度为46.13%。负债总额变动情况主要项目及其分析评价如下:
1、2006年年末,短期借款余额3248.21万元,比上年的2615万元增加633.21万元,增长幅度为24.35%。
对银行借款分析评价:2006年公司借款构成情况为:中国银行人民币1600万元,美元71万元(美元汇率按1:7.7917计,折人民币553.21万元);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500万元;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480万元;交通银行人民币100万元;其他渠道借款人民币15万元。2006年借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为:
2006年,公司生产产品的主要原材料铜、锌金属的采购价格急剧上涨且居高不下,致使公司生产资金占用增加。再加上,从2006年7月开始,公司正式开始操作原材料进口业务,工作初始,由于原材料进口渠道及具体业务操作流程不顺畅,进口材料预付资金占用金额较大,占用时间较长,这些不利因素最终造成资金占用量增加。
为了缓解公司资金运转压力,公司管理层想尽一切办法,对内强化资金管理,对外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及方式。在银行贷款方面,积极拓展中国银行以外的其他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积极努力地工作,公司于2006年7月,从中国建设银行争取到新增流动资金贷款人民币500万元及进出口业务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人民币500万元;公司于2006年12月从城市商业银行争取到新增贷款480万元。
2、2006年年末,应付账款余额为1350万元,比上年的956万元增加了394万元,增加幅度为41.21%。
对应付帐款分析评价:2006年应付帐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采购得到了供应商的支持,增加了先提货,后付款的采购业务量。反映出公司的融资能力随着其社会形象及综合经济实力改善而增强。
3、2006年年末,其它应付款余额为1525万元,比上年的1051万元增加474万元。
对其他应付款分析评价:2006年年末,其他应付款余额构成为:职工集资724万元;应付股东股利211.18万元;住房改革,应付职工住房补贴162.76万元,应付政府房管部门职工购房资金84.99万元,职工集资建房款73.84万元;应付运输公司产品运费93.92万元;财政借款50万元。应付设备、设施改造款40.05万元。
2005年余额构成为:应付股东股利及董事津贴265.16万元;住房改革,应付职工住房补贴174.74万元,应付政府房管部门职工购房资金129.18万元;财政借款50万元;应付运输公司产品运费121.06万元。
2006年其他应付款余额增加的主要内容为公司员工集资增加,公司开展内部员工集资活动的原因为:由于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银行普遍采取收缩贷款审批权限的方式紧缩银根。银行所有的新增贷款业务,必须上报省一级机构审批,甚至于报总行审批。另外,公司能提供给银行且符合银行借款抵押条件的资产量不大。这样,致使公司从银行新增流动资金借款的金额受到限制。为了缓解公司流动资金运转困难的矛盾,公司于2006年12月20日推出职工内部集资方案,最终公司向现有的在职员工募集流动资金人民币724万元。
4、预收货款余额为823万元,比2005年的108万元增加715万元。预收货款的增加,相应地减少了公司产品销售欠款的资金占用,说明公司产品销售政策积极、稳妥。
五、企业所有者权益情况分析评价:
2006年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734万元,比上年11784万元增加950万元,增加幅度为8.06 %。所有者权益结构变动及原因如下:
1、实收资本余额为11497万元,与上年相比未发生变化,但是公司各股东所持股本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 2006年12月,公司用企业所得税返还款,按比例收购政策性持股股东的股权,致使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2、盈余公积余额为382.95万元;2005年余额为286.77万元,同比增加96.18万元。所增资金全部来源于:企业争取到国家优惠政策,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国家减免部分企业所得税,全部转作为企业生产发展基金。
3、利润及分配情况:
(1)、2006年,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为674.21万元,比上年的532.38万元增加141.83万元,增长幅度为26.64%。在扣除224.62万元所得税后,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为449.59万元,比上年的356.05万元增加93.54万元,增长幅度为26.27%。这样,公司当年生产经营实现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为449.59万元。
(2)、2006年12月,根据国家税务部门的要求,公司对在2003年实施的银行借款债务重组预计收益584.98万元进行帐务处理。在扣除87.75万元所得税后,公司实际取得的债务重组预计收益为497.24万元,该笔收益全部转作为增加当年可分配利润。另外,2006年,公司处理以前年度发生的政府征用公司土地、房屋改革出售职工住房等事项涉及资产损失92.83万元,这些损失减少当年可分配利润。
考虑到上述调整因素金额后, 2006年年末,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额为854万元,比上年的341.45增加512.55万元,增长幅度为150.11%。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分析评价:
(一)、产品销售情况及分析评价
1、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公司产品销售总体概况如下:
项目 2005年 2006年 同比增减幅度(%)
产品销售数量(吨) 7603 7148 -5.98
其中:出口 6017 5494 -8.69
内销 1586 1654 -4.41
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24871 37604 +51.20
其中: 出口 20332 30924 +52.10
内销 4540 6680 +47.14
对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评价:
2006年公司产品单位平均售价为5.260万元/吨,比2005年的3.271万元/吨上涨1.989万元/吨,上涨幅度为60.81%。2006年公司出口产品平均售价为56290元/吨,比2005年的33790元/吨上涨幅度为66.59。2006年,因产品单位售价上升增加主营收入14217万元。
2006年公司实现的产品销售数量为7148吨,比2005年减少455吨,2005年产品销售综合平均单价为3.271万元/吨。2006年因产品销售数量减少,减少主营业务收入1488万元。
2006年公司产品销售以出口为主,全年产品出口销售量为5494吨,占当年销售总量的76.85%,实现出口销售收入30924万元,占总收入的82.24%;2005年产品出口销售量为6017吨,占销售总量的79.13%,实现出口销售收入20332万元,占总收入的81.75%;
2006年,公司在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以高附加值的产品抢占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附加值新产品2006年销售量为2661吨,占总销售量的比重为37.23%;扣除主要原材料成本,2006年企业销售高新产品实现的加工收入为3132.65万元,占总加工收入的比重为43.82%。2005年这些新产品销售量为2356吨,占总销售量的比重为30.98%;实现的加工收入为2464.81万元,占总加工收入的比重为38.53%。
针对原材料涨价及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下降等不利因素,2006年企业顺应国家政策及市场形式,及时调整原有的经营方式及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市场应对措施,重点是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产品发展方向,以高附加值的产品抢占市场。最终公司2006年的经营业绩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能稳步提高,取得减量不减收、增本不减利的经营效果。从公司2006年销售吨产品经营利润率情况就可以充分的证明。
2、主营业务利润分析评价:
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利润为1955万元比上年的1738万元增加217万元,增长12.49%。对主营业务利润分析评价如下:
2006年产品销售实现的平均毛利润额:出口部分为4184元/吨,内销部分为2490元/吨;2005年产品销售的平均毛利润额:出口部分为3710元/吨,内销部分为2286元/吨。相比较,出口产品2006年平均毛利润额要比2005年高出474元/吨,相应的提高了公司2006年产品销售的毛利润贡献额260 万元;内销产品2006年平均毛利润额要比2005年高出204元/吨,相应的提高了公司产品销售的毛利润贡献额31 万元。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得出:2006年公司实现的主营业务利润是在产品销售量减少及原材料涨价以及人民币持续不断升值的不利因素下取得,成绩来之不易。如果剔除2006年国家调整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减少收入3879X(8.1578-7.9195)=924万元的影响,2006年公司实现的主营业务利润将是2879万元。
(二)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情况及分析评价:
1、生产成本情况及分析:
(1)、2006年公司生产金属产品产量7202吨,比2005年的7607吨减少405吨,减幅达5.32%。
(2)、2006年公司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为34780万元,比2005年的21444万元增加13336万元,增长幅度为62.19%。对产品生产成本分析评价如下:
2006年公司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为4.9145万元/吨,比2005年的2.8803万元/吨增加2.0342万元/吨,增幅为70.62%。
产品成本中铜、锌金属主要原材料成本直接受市场金属交易价影响,其变动水平,企业不可控。公司只能对原材料成本中的金属加工损耗水平以及动力、人工、制造费用加工费用水平施加影响并进行控制。2006年公司每吨产品加工金属损耗量为45.10公斤,折算成金额为1944元; 2005年公司每吨产品加工金属损耗量为45.12公斤,折算成金额为1104元。相比较,每吨产品加工金属损耗实物量2006年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是,由于2006年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原材料涨价致使每吨产品加工金属损耗的价值额大幅度提高,使公司增加成本支出594万元;
公司产品扣除原材料、折旧费后的其他直接耗用单位成本:2006年为3442元/吨,比上年的3100元/吨增加342元/吨,增长幅度为11.03%。产品直接加工成本的增加,使公司增加成本支出242万元。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公司2006年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成本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及形成的原因如下:
a、单位产品直接加工费用水平2006年高于2005年水平,主要原因为:受资金紧缺的影响,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生产组织不均衡,停工待料现象高于以前年度。新产品的生产比重加大,人力、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及技术的匹配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产品的研发、试制、生产三个环节基本同步,前期研发、试制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对过大,造成产成品成本负担过快、过重。
b、单位产品固定加工费用水平2006年高于2005年水平,主要原因为:产品生产量减少,致使单位产品负担的人工成本及设备、设施折旧费加大。
2、期间费用情况及分析评价
(1)、销售费用情况分析:2006年发生额为572万元,比2005年的568万元增加4万元。
(2)、管理费用情况分析评价:
2006年发生额为1004万元,比2005年的994万元增加10万元。(3)、财务费用情况分析评价:
2006年发生额380.84万元,比2005年的281.97万元增加98.87万元。对财务费用分析评价如下:
2006年公司财务费用的构成情况为:借款利息211.05万元,比2005年的187.37万元增加23.68万元;银行业务手续费18.77万元,比2005年的10.57万元增加8.2万元;外币汇兑损失151.03万元,比2005年的84.03万元增加67.1万元。
2006年,公司出口产品累计收取外汇3879.28万美元,进口原材料耗用外汇973.81万美元,外汇净收入为2905.47万美元。随着美元汇率的不断下降,2006年全年公司收到的外币净额实际给公司造成的汇率及汇兑损失额为人民币151.03万元,损失率为151.03/2905.47=5.2% 。扣除该汇率汇兑损失金额后,2006年公司发生的外币业务结算货币--美元平均汇率折算价格为7.9195,比2005年的8.1578下降0.2383,下降幅度为2.92%。
经过深入分析,2006年公司在如何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效果如下:
(1)、切实开展“两头在外”经营业务
从2006年8月开始,公司开始操作原材料进口业务,全年进口材料累计发生对外付汇973.81万美元,相应的减少汇率及汇兑损失:973.81X5.2%=50.64万元,若增加进口材料的比重,汇率损失的影响将减小。由此可看出:加大原材料进口业务,是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损失的主要措施。
(2)、举借外币借款债务。
从2006年10月开始,公司正式向银行提出:申请“美元”短期借款。经过银企双方的努力工作,公司最终于12月18日向银行争取到外币借款37万美元。随着美元汇率的不断下降,汇率下降的幅度越大,美元借款到期后,公司的债务负担也将相应的减少。此举措,可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损失。另外,美元借款利率低于人民币借款利率,还可适当减少公司借款利息支出。
七、现金流量情况及分析评价:
1、总体情况
2006年公司流入的现金总额为50018万元,主要来自经营活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所占比重2006年为86.18%,2005年为85.57%。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较大,这说明公司的购销和信用政策比较稳定,销售业务呈平稳增长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形。2006年公司其余的现金流入主要是筹资活动产生,即向银行借款取得。
2006年公司现金流出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支出及归还银行借款。
2006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额为1251万元,比2005年增加1210万元。具体现金流的构成及变动情况见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分析项目
2006年发生额
2005年发生额
06年与05年对比
增减金额
增减幅度(%)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额
43105
27985
15120
54.0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
42643
26895
15748
58.55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462
1090
-628
-57.61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额
52
0
52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额
216
586
-370
-63.14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65
-586
421
-71.84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额
6861
4720
2141
45.36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额
5907
5183
724
13.97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954
-463
1417
-306.05
现金净增加额
1251
41
1210
2951.22
2、对现金流量总体情况分析评价:
2006年公司通过自身的内部挖潜,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速度,公司的资金运行状况处于较佳水平,内源资金的及时足额筹集,基本确保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资金要求。但是,由于原材料的大幅度上长且长时间的处于高位水平,再加上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公司从2006年7月开始,改变原材料进货渠道,由国内采购变为国外进口采购,致使公司的资金需求量急剧增长,造成公司2006年下半年资金运转十分紧张,现金净流量出现非常短缺的情况。
3、对公司2006年现金流量具体情况分析评价:
(1)、关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情况
2006年6月30日以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基本能满足生产经营运转需要,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量平均额为123万元。主要原因为:经营现金流入金额大,从公司应收帐款的占用情况就可看出。2006年6月30日,应收帐款余额为1629万元,而期初余额为2697万元,说明2006年上半年货款回收速度很快。另外,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情况,由于得到供应商的支持,材料资金的支付属理想状态,表现在:2006年6月末,存货资金占用增加额为1375万元,材料欠款增加额为891万元,相抵减,实际存货占用公司资金仅增加484万元。材料欠款增加,缓解了材料涨价造成资金紧缺的矛盾。
从2006年7月开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应收帐款从6月末的1630万元,不断增加。2006年下半年,应收帐款平均占用金额比6月末时点金额增加650万元。另外,2006年下半年企业存货占用金额不断增加,平均占用额比6月末时点净增加1127万元。影响存货占用资金增加的主要原因为:进口材料在货款支付后由于运输时间、海关报关时间较长,造成采购材料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材料采购预付资金占用额较大。存货的变现能力下降,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少。
(2)、关于投资活动净流量情况
在现有条件下,公司没有能力进行对外投资,投资收益为零。这样,公司只能对设备、设施进行小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较正常。
(3)、关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情况
在2006年6月以前,公司银行借款金额变化较小,借款总额呈下降趋势。公司未新增银行借款,但公司需支付老借款利息。这样,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基本为负数。2006年7月,公司新增借款500万元, 2006年12月新增借款480万元,向公司内部员工集资724万元,截止12月31日,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全年实现的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954万元。
八、总体财务状况分析评价:
1、企业获利能力分析评价:
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大小的主要财务指标为: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实现净利润(万元)
369
356
450
净资产收益率(%)
3.17
3.04
3.67
总资产报酬率(%)
4.72
4.44
4.88
成本费用率(%)
2.45
2.19
1.83
以上各组数据反映出公司2006年资产经营获利能力仍维持以前年度水平。如果剔除国家调整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这一不可控因素,造成公司2006年比2005年减少利润924万元的影响,2006年度公司的综合经营效益状况将是:实现利润总额1598万元,实现净利润为106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将得到提高。由此可看出:2006年公司经营获利能力比以前年度有所提高。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评价: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大小的主要财务指标为: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资产负债率(%)
27.09
28.81
35.45
已获利息倍数(倍)
3.15
3.84
4.19
流动比率(%)
138
139
133
速动比率(%)
89.67
89.8
90.53
上述各组数据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公司2006年偿债能力比2005年略有下降,但不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若不考虑2006年底公司不再新增负债资金(主要是从城市商业银行借款480万元以及向公司内部职工集资724万元)以及2006年借短还长资金1000万元,公司2006年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将变得更好。
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评价: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大小的主要财务指标为: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总资产周转率(次)
1.34
1.52
2.07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5.05
5.12
5.27
存货周转率(次)
8.99
13.01
15.05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9.65
10.45
14.11
上述各组数据均呈上升趋势,从公司资产的不同形态反映出公司资产营运能力不断改善的趋势,2006年已达到公司历史最好水平。
4、总体评价
该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有了巨大的变化,公司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下面公司近三年的财务综合指标的变化情况就可以说明。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行 业
优秀值
行 业
良好值
行 业
平均值
资产营运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次)
1.34
1.52
2.07
1.2
0.9
0.4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5.05
5.12
5.27
2.7
2.2
1.0
存货周转率(次)
8.99
13.01
15.05
9.2
6.3
2.9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9.65
10.45
14.11
26.1
14.8
5.3
偿债能力状况
资产负债率(%)
27.49
28.81
35.45
49.8
63.5
80.4
已获利息倍数(倍)
3.15
3.84
4.19
4.2
2.7
1.2
速动比率(%)
87.87
91.45
90.53
138.2
90.0
52.8
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偿债能力的增强,营运能力的改善,说明公司资产综合质量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这是公司制定并有效地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以国际化经营为重点,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基础,以加强和改善管理为保证,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开发改进产品,不断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结果。在资产综合经济效益日益优化的同时,存在的不足方面是:
1、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偏低,仅为3.67%,低于银行贷款利率,股东投资回报不高。
2、公司现金流量充足率偏低,使公司依靠内部积累实现正常生产经营运转及规模扩张的能力受到限制,公司必须依赖外部筹融资才能获得扩大发展的资金。而目前外源资金的筹集却十分困难,公司今后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