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摘要………………………………………………………………………………3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况……………………………………………………………4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6
(一)经营管理者或财会人员为了追求小集团或个人利益…………………6
(二)地方保护…………………………………………………………………6
(三)监督不力…………………………………………………………………6
(四)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内部控制度不健全…………………………6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7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步伐…………………………7
(二)建立适应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7
(三)要完善各级政府之间和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8
(四)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8
(五)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8
四、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经营管理者或财会人员追求集团或个人利益,地方保护主义,监督不力,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内部控制度不健全,而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步伐要强化法律制度意识,加强会计信息的外部审查与监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要完善各级政府之间和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会计信息 原因 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况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有目共睹,比如国内的“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的“安然”“阳光”等,其造假的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损害了社会和公众利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久治不愈的痼疾①。一是违规造假型,也就是故意隐瞒或者虚构交易事项。二是滥用判断型,也就是利用会计特有的职业判断权利,对会计信息进行扭曲。三是差错失误型。这是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或者粗心大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四是规则漏洞型,即就是由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有关财务核算规则存在缺陷,导致会计信息未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对特定经济主体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客观、公允的反映。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根据可利用的信息进行“职业判断”。但是,估计和判断有可能被滥用。正如武器既可以除暴安良,也可以助纣为虐,其本身是没有是非对错的,关键在于掌握武器的人是有意作恶还是一心向善。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情况下,职业判断并不“职业”。这是由于重要的会计估计和判断影响重大,大部分不是由从事具体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决定而是由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甚至董事会决定。所以,尽管因职业判断不当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本身和一般会计人员都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责任还应落在决定滥用职业判断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肩上。信息失真并不是有意为之,规则制定者一般能够及时调整规则来消除失真。注册会计师在会计信息失真中应承担向社会公众披露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的责任和法定义务。注册会计师则主要负责对定期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是否公允发表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未对失真的会计信息提出异议,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1. 对于虚构或隐瞒事项,以及滥用会计判断和会计估计以及会计处理差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鉴证责任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第21条的规定,公司管理当局通过虚构或隐瞒事项编制的虚假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已发现却未提出异议的,应承担通同作弊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发现而未发现的,应当承担失职责任,即所谓重大过失的责任。对公司滥用会计估计蓄意歪曲的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同样负有发现并要求公司改正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地对公司的会计政策和重大会计估计进行判断,并收集充分的证据来予以左证,而不得以“职业判断没有统一标准”为借口,以公司管理当局的判断代替自己的判断。《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规定:“公允反映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下列条件 : (1)会计政策的选用和重大会计估计的做出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 ……(4)按照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注册会计师主要是对会计信息是否公允发表意见,所以考察会计估计和判断也是应履行的工作程序之一。对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重大差错,注册会计师负有发现并要求公司改正的义务。虽然,目前的审计已经超越了查错防弊的阶段,注册会计师也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但“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仍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责任。因此,如未发现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重大差错,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责任。2. 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实施审计工作可以免除法律责任,但在道义上并不能完全免责。注册会计师应对会计信息失真负责,但这种责任并非是无限制和无条件的。《注册会计师法》第21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不应明知会计信息虚假而不作为,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按照执业准则、规则应当知道的,适用前款规定”。那么,根据有关执业准则和规则履行了关注义务和适当的审计程序而未能发现问题,就不属违法范围之列。注册会计师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负有严格但又有限度的责任。但除了法律责任外,注册会计师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有着道义上的责任。注册会计师被称为“经济警察”,表明投资者对于这个行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作为维护社会公信力的主要力量,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委托人负责,也应当对会计信息的其它使用者负责。如果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体职业道德不高,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放弃独立、公允的立场,或者执业水平有限,难以发现公司的欺诈行为,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那么就会助长有意违法违规者的侥幸心理,不啻对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②。所以,如果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败,即使在形式上履行了工作程序,规避了法律的制裁,也有负于社会公众的殷切期望,在道义上并不能完全免责。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内在原因,也有社会监督不力等客观因素。常见的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
一、公司经营管理者或财会人员从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出发。有的为追求业绩或政绩而虚增产值、利润,有的为小集团利益而私设小金库,有的为谋取私利而营私舞弊、挪用公款、侵吞国家资财等。
二、地方保护。企业上缴税利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效益好,经济繁荣,无疑有助于地方财政状况的改善。因此,当企业实际效益欠佳时,一些地方政府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默认企业弄虚作假,对于部门或外界的监督审查亦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其审计结论的可信度便可想而知。当地方经济出现滑坡时,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为保护所谓的本地区形象,维护“扭亏增盈”业绩,往往通过扭亏增盈目标管理考核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虚报盈利,隐瞒亏损③。
三,监督不力。一是监督机构设置不规范。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表面上有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纪检、监察、工商等行政执法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社会监督力量,实际上各自为政,对企业的违法违纪行为谁都可以过问,又谁都可以不问,往往最后是谁都不问。二是检查中执法不严。一些部门只是想通过提成、分成等形式到企业“捞一把”,但对企业个别人真正的违纪违法行为又总是顾及人情关系,避重就轻或视而不见,对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以罚代法。三是对监督机构缺乏再监督。一方面,监督机关对企业实施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代表政府对财税、工商、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审计,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的再审计流于形式。四是企业内部监督不力。有些企业内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财务机构本身不实施监督;有些内审机构是查个人不查单位,对企业的财会信息更是无权过问④。
四,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内部控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些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违纪行为,有些财会人员本身业务不精,有意无意间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步伐要强化法律制度意识,加强会计信息的外部审查与监督。只有通过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一系列经济类法律法规,为实现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和准确、完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树立学法、懂法、执法的良好氛围,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⑤。企业经营管理者、财会人员等要自觉遵纪守法,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其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要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要宣传、贯彻新的《会计法》、《合同法》等相关经济法规,严格执行《会计法》对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的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对受理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提供虚假核算^^文档的会计人员,对倚仗职权,强迫、诱使会计人员做假帐、假报告,对置法律于不顾,热衷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企业负责人,绝不姑息迁就。要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建立会计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聘任、业绩能力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⑥。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实施“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其中“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应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要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一方面,各单位行政领导人必须对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各级财政、财务部门和其它有关管理部门要对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把好关,完整依法实施监督。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企业的会计年报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能报出;企业发生兼并、资产重组、租赁、破产等产权变动行为,要经资产评估机构重估资产价值、界定产权;企业发生注册资本变更,要经注册会计师验证;社会中介机构可以接受国家行政机关对企业单项审计的委托等。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管理,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再审计制度,对那些不能公正执法,出具虚假审计结论的机构,要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对有关责任人终生取消其执业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惩处⑦。
第三,要完善各级政府之间和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当前,我国政府上级对下级考核经济工作质量时,一般是考核扭亏增盈情况,即考核企业的亏损面、亏损额、盈利额等指标,地方政府对企业主管部门和单户企业的考核也比照办理。下级政府、部门、企业为完成扭亏增盈目标,往往企业作假,上级认可,甚至联合作假。笔者认为,要研究建立科学的各级政府之间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指标考核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现亏损、破产是正常的,关键应考核企业的经济运行环境和质量。
第四,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我国会计制度中对企业发生资产损溢的处理、土地价值的核算、应收账款中坏账损失的确定、存货的计价、长期投资收益与损失的处理等,规定比较灵活,企业确定损益时人为因素较大,很难准确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企业之间由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反映的损益也缺乏可比较性。还有在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也没有强调合并会计报表,一些公司报告业绩时不能将母子公司的虚假交易剔除。另一方面,国家颁布的《两则》、《两制》要求企业建立相配套的内部财务制度和核算办法,但不少企业并未建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随心所欲。因此,对上述财务会计制度有必要作进一步完善并予以落实⑧。
第五,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心智结构,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使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再者,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会计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⑨。要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维护国家财产安全;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要虚心学习,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业务技能,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切实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及时、准确提供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管理。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坚决为因坚持原则而遭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伸张正义;逐步在大中型企业施行财务总监制或总会计师委派制,提高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⑩。
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良好与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将来,而会计信息的是否失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坚决遏制和打击虚假会计信息,使经济发展走良好的道路。
参考文献:
《会计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
《会计信息资源》,王以鑫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会计职业化》,马必跃著。大连出版社,2002年
《会计诚信与控制》,李虎著。群众出版社,1994年
《财务报表信息》,杨树人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会计信息与舞弊》,刘林森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
《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与划分》,郑红艳著,科学出版社1990年
《会计信息透明度》,李双导著,华侨出版社,2000年
《昭通会计简报》,2002年第0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