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板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3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及其特点3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3
1、内源型融资。4
2、外源型直接融资。4
3、外源型间接融资。5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5
三、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完善6
(一)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6
(二)有利于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形成6
四、要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作用,必须做好二者的对接工作7
(一)明确定位,建立上市标准7
(二)鼓励投资,完善监管7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退出机制8
五、中小企业要理性对待创业板市场8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摘 要
我国中小企业在特色的经济体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受到大量的关注。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难的问题长期以来就困扰着我们。创业板市场的适时推出,无疑为中小企业找到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本文从创业板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二者关系,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指出创业板的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打破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中小企业; 融资结构
试论创业板市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一、创业板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
2009年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出了六项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新举措。其中,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除了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外,明确提出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这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解决资金难题。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证券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创业板市场,又称为二板市场,是指专门协助高成长的、主板以外的、暂时无法上市的、新兴创新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提供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由于我国的二板市场主要是定位于创业型的中小企业服务,故称为创业板。创业板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新兴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帮助其发展业务,扩展业务。
创业板最大特点是进入门槛低。它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赢得了融资机会。自创业板2009年10月底正式开板之后,迄今为止,已经快走过一年半,有183家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从目前上市的183家企业来看,基本上都是细分行业领域的小巨人。此前,由于很难得到外界资本的支持,企业发展只能是中规中矩,没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但是在登陆创业板之后,其优良的企业质地迅速得到了各路资本的追捧。并成为国内股市中最具人气的板块。创业板的问世,不仅为资金面上嗷嗷待脯的成长性企业“雪中送炭”,更为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商业盈利模式创新打开了资本通道。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及其特点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也称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融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偿债和再融资能力, 决定企业未来盈利能力, 成为影响企业财务形象的重要指标。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 否则, 会使企业背负沉重的财务负担, 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解决资金困难途径选择情况表
银行贷款
信用社贷款
担保贷款
亲朋借款
拖欠货款
其它渠道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78
28.4
115
41.8
45
16.4
57
20.7
49
17.8
61
22.2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银行贷款是解决资金困难的首要选择,我们先不得出结论再看看从银行得出的企业申请贷款情况表
申请贷款
成功申请贷款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305
88.4
135
39.1
从以上的表我们可以把从资金来源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以下分析:
1、内源型融资。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沿不成熟,且市场风险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流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向企业职工集资、向关系人借贷两种方式,但它们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贷款利率。根据民营企业融资调查问卷以及全国各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截至2009年初,企业通过内源融资方式在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处于首位。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90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如不能向外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问题。
2、外源型直接融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立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 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9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集资金,因此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城市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现实。
3、外源型间接融资。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部分的比重。而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下面以农业银行贷款情况来分析企业贷款困难。以2010年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农业银行贷款情况来分析,2007年我省民营企业共有62.3万户,略低于江苏省的67.6万户,比浙江省的45万户多17.3万户,但农业银行对我省中小企业贷款大大低于江苏、浙江两省,反映我省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2010年广东、江苏、浙江农业银行贷款情况(单位:亿元)
省份
存款余额
贷款余额
中小贷款
占全省贷款余额(%)
占法人贷款余额(%)
比09年增加额
占全省贷款增量(%)
占全省法人增量(%)
广东
5238
2430
1215
50
62
62
26
39
浙江
3273
2538
1469
57.88
76.04
216
61.54
99.54
江苏
5091
3310
2013
60.81
71.05
429
102.38
166.93
下面再以广州市某食品公司为例,该公司虽然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没有抵押物,仍然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职工约300人,销售网络稳键,主要生产某类高端食品,是南方地区某类高端食品第一品牌。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2007年营业收入约8000万元,是典型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2004年因市区经营条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租用村民宅基地60亩50年,新建约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因搬迁兴建耗尽积累,导致流动资金吃紧,资金缺口约1000万元。该企业跑了多家银行,也与外资银行进行过接触,因没有土地权证,不能给银行提供法定的抵押物,尽管有良好的现金流,仍然没有获得银行贷款。
从上面的实例不难观测出,想从外源型间接融资是根据自身的实际资产条件是很受限制的,想从外源间接融资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看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融资结构过于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率过高,而且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方面,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传统融资制度在筛选项目方面的能力由于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缺陷,因而又很难从传统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要的金融资源。因此,当前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具体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而且从总体上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过于单一的融资结构。
三、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完善
(一)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经营原因、技术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资信评级相对较低,导致其往往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当中小企业积极备战创业板的同时,也将促进中小企业经营运作和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加之上市的宣传效应,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小企业的借贷信用,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
(二)有利于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形成
创业板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和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因为创业板提供的退出机制,必然会刺激风险资本以更大的规模进入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风险投资市场的活跃,也会相应地提出建设多层次市场的需要,三板市场的发展就有了新的推动力。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发行注册及豁免问题也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股权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这对于建立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和融资体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从国际范围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往往是其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的3-10倍。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开始大力拓展公司债券市场,仅仅以韩国和马来西亚为例,其公司债余额占GDP的比率从29.5%、16.5%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38%、31.7%。公司债券市场的崛起,成为这些国家金融结构改善和融资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因此,创业板的推出,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时,拓展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直接融资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直接融资的发展中,为建立以创业板市场为主导、覆盖风险投资市场、三板市场、公司债券市场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提供了动力。
四、要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作用,必须做好二者的对接工作
借创业板的明星效应,已经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惊险第一跳。这种创业效应反过来又成为刺激更多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冲刺创业板的动力。如今,出世才一年半的创业板成为成长性企业日思夜想的追求目标,企业家们知道,创业板是成长性中小企业登天的云梯。而投资家们也知道,只有在浩如烟海的中小企业汪洋中耕耘不止,寻觅新的值得投资的成长性企业,并且借助投资资本之力把这些质地优良的企业送入创业板,才是实现资本大幅增值的最佳途径。创业板的出世,让投资资本和中小企业找到了相互融合的接口,也为更多企业从产业明星到资本明星铺垫了良好基础。但此时更要重视二者的对接工作。
(一)明确定位,建立上市标准
针对创业板定位不清晰、界定标准衡量的问题,首先,应明确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必须是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应该有稳定而健全的公司组织管理架构,这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基本保证之一。其次,应将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作为上市的一个重要条件。仅仅将盈利指标、总股本和净资产等条件作为上市的条件是十分不适合的,应该建立一套指标来考察企业的成长性。最后,在资本额度方面,应整体考虑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不宜定得过高,也不能过低。太高,满足的企业不多,太低会对投资者权益造成风险。
(二)鼓励投资,完善监管
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应该是市场主导者,一定比例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市场的投机氛围,维护市场的稳定运行,因此,不仅要鼓励个人投资者投资创业板市场,也要鼓励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积极投资创业板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聚集大量社会资本,还能起到稳定创业板市场波动,降低创业板投资风险。
由于创业板市场风险较高,所以创业板市场应该有比主板市场更严格的制度、用来抑制投机。监管部门应树立监管的意识和理念,制定各项监管制度,强化要求创业板公司的信息披露,严格要求公司及时准确地公布公司情况,尤其是科技型公司核心技术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风险的信息披露,这样才有利于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退出机制
对在创业板上市企业要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具有优势竞争性,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是面向所有有增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但它也有自己的上市规则,因此创业板企业必须保持成长性,推动技术进步,培养合理的创新能力,否则就会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被迫退出创业板。因此,企业要在创业板上市,首先企业要完善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而且还得有比较优秀的盈利模式,同时要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和成长性。这些条件都具备后,首先拟定一个详细的上市计划,然后去寻找投资银行机构等,让这些专业机构来帮助企业进行辅导和包装。
五、中小企业要理性对待创业板市场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倾向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比较成本收益,选择最优融资渠道,而不是一味地追逐创业板市场的热潮。由于创业板虽然能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带来利益,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那些难以获得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又不具备主板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来说,创业板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但是,从融资对象来分析,这个过程的风险性也是很大的,有可能几年下来融资并不能成功。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创业板市场融资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的选择。中小企业要明确主营业务,强化核心优势,比较多种融资渠道的优劣,做出理性选择。
结束语
创业板的设立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一方面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其融资结构趋于合理;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新兴行业聚集,促进高成长、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实分析[J].投资与理财,2006(08):33-34.
[2] 孙石煌.浅议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创业板市场的互动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59-61.
[3] 刘怡.创业板,中小企业融资新机[J].创新科技,2008(3):40-41.
[4]唐东,陈珊珊.创业板市场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互动研究[A].广西金融研究,2007,(5):48-49.[5]郑彩霞.中小企业融资与创业板市场中的科学理念[A].科学大众, 2005:42-44.[6]林义相.创业板应留出意外和惊喜的空间[J].当代经理人,2009,3(218):56-57.
[7]刘纪鹏, 刘超明. 加大高科技企业上市力度是创业板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经济 , 2010, (06) [8] 郭磊, 余鑫强. 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知识经济 , 201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