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资料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资料
|
合作期刊
|
资料下载
|
计算机资料
|
外文翻译
|
免费资料
|
原创资料
|
开题报告资料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教育资料网
->
开题报告
->
资料开题报告
七星泡农场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研究-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开题报告(二)
七星泡农场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研究-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开题报告(二)
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它需要地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39]许多的文化建设先进的地区都出现在大中型城市,因为这些城市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40]而且,这些城市的管理者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也才能够对地区发展产生推动作用。[41]
(二)国内研究动态
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稍有不同。中国学者们将“文化”的含义追溯到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著名学者张岱年以此来解释中国“文化”的起源。他认为:文,一般指纹理。天文即天道自然规律,人文则指人伦社会规律,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组成的社会关系。治国者观察天文才可明白时序变化,观察人文,才使得天下人遵从文明礼仪,行为得当。“‘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 [27]因此,中国的“文化”专注于人的精神修养,强调文治教化。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慢,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也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的文化产业定义大多是在借鉴国外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形成的。2004年月,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该文件把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一定义表明,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是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此外还包括有关联的活动。[5]
党的“十六大”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的贡献中已占据了一定的份额。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贡献和地位不断上升,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会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行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一种全新的财富创造方式,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十七大”以前国内学者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重点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理念策略与战略目标(刘士林,2002[11];谭志云2006[13];许明2000;王妙妙 章锦河2003[1])文献综述表明,大多数学者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基本停留于发展文化产业理念,策略与战略目标,而从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十七大”以后,中央提出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行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各学者不在仅仅停留去文化产业理念的初步研究,相关研究论文著作有贺庆著《金融危机对南京文化产业的影响及对策》(2009)李长春著《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2010)[4]黄瑶著《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9]王志球 汪治 余文来著《深圳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2008) [15]叶皓著《关于提升南京文化竞争力的思》(2008)[2]
总体来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理论方面研究扩展到如何采取措施,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内部因素。目前国内文化产业研究大致可分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文化产业发展方略与路径(包括分析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文化产业规划),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如何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等
(1)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尚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还是相当关注的。[10]王新忠(2008)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通过一系列数据表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贡献和地位不断上升,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会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行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11]周泽(2009)通过对中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文化产业由于起步晚还存在整体发展滞后,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差,文化产业链存在诸多问题等。
刘永梅(2007)通过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从总体情况、结构分层、发展格局、地区问比较等几个方面全面反映了揭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揭示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格局等基本问题有着重大意义。[25]
(2)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因素的研究
明白的清楚与了解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马德伦(2010)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中明确讲到做好金融服务于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造成的冲击,让人越来越不能忽视金融问题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18]李长春(2010)正确的认识了文化建设中的若大重要关系,让我们明白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与群众文化意识等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讲也是密不可分的。[4]钱雯 张敏(2008)在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中提到,合理的规划,加强文化意识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相当重要。[8]
(3)文化产业发展方略与路径的研究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功能效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使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就需要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方略问题研究。
姚伟钧任晓飞(2010)通过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方略的研究,提出了可续发展方略、整合规划方略、市场化开发方略、创新推动方略、人才资源开发方略等五个方略的实施,为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思维导向和根本保证。[5]李惠芬(2008)在南京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思路探讨中提出加强规划,拓宽文化旅游经营思路,开展事件旅游,提升城市形象,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主题化,挖掘景点文化新价值,重塑景点品牌形象精心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行业联手与区域联合,发挥旅游资源“边缘效应”,转换文化资源功能,开发旅游商业地产等措施。[10]而黄晓梅(2010)则在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中提出加强调控、统筹谋划,着力培养和构筑文化产业链,合理开发、加强保护,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尊重原创,增加创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文化产业品牌,加速改革,整合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企业集群,依托高校、内联外引,集聚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性人才,改善设备、提高水平,积极运用高科技发展文化产业等相关方略。[26]
顾乃华 夏杰长(2007)通过对深圳上海北京武汉等9个城市竞争力相比较研究,得出武汉等地区的竞争力弱于深圳北京等地,主要是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受当地居民消费能力的限制,以及文化产品制造业不够发达,妨碍了文化服务业同文化产品制造业的融合成长等,并提出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链协调发展,逐步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化成长等措施。[22]叶皓(2008)通过对南京文化竞争力的思考,得出决定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公共文化设施、传媒、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人力资源与创新、文化消费、生活质量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有机整体,不仅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现实文化竞争力状况,也影响着区域的竞争潜力。[2]
1. 对七星泡农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七星泡农场始建于1955年,作为垦区的一份子,这里的文化也深受北大荒文化发展的影响,而根据《北大荒移民录》的作者郑加珍的叙述,自1947年开始,北大荒移民史揭开了崭新一页。公营农场的建立,为黑土地带来了新鲜的红色垦殖文化。[28]创建开发初期,北大荒人来自五湖四海,“复转军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把北大荒动人事迹写成各式各样的作品,将文学艺术火种播撒在黑土地里。”(p.130)从20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开始,“北大荒文学艺术出现第一次繁荣。[29]大批复转官兵把军旅文化渗透到黑土文化中,创造了军垦文化;大批知青把城市文化融合到黑土文化中,创造了知青文化;以大荒原、大机械、大农业和高科技为特色,创造了全新的多样文化相互渗透、融合、汇集的北大荒文化。” [32]
自从军垦文化、知青文化与黑土文化相互交融,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现象之后,逐渐凝结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此基础上又升华出“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又从北大荒文化现象中提取出“忠诚、坚守、忘我”的北大荒文化精神和“开放、开拓、智慧、包容”的北大荒文化基本特征。[30]对北大荒文化现象的这四重提炼,标志着北大荒文化开始逐渐形成和构筑起比较稳固的生存和发展模式。31]近年来,七星泡农场始终坚持按照中央、省、总局以及管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关会议的要求和部署,不断强化领导,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通过深入弘扬文化主旋,全面搭建文化发展平台,为切实增强农场文化软实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三优”文明城镇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农场也因此先后荣获省级体育先进场、省级文化先进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省绿色单位标兵、黑龙江省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搜集,我们发现七星泡农场文化现象主要显现为几个方面: 1.文艺方面 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歌颂先进模范事迹的故事,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演出,配合思想政治活动的板报、宣传画,描绘职工群众生活的版画,书法等美术作品等等。
2.史料方面
七星泡农场每十年编撰一部场史志,到2010年,已编撰四部史志。
3.媒体方面
电视台有七星泡电视台,网络平台依托九三官网进行各种信息发布,博物馆有七星泡场史馆。 4.其他方面 关于农场文化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场、社区、管理区公共文化设施等。 [33] 2.对七星泡农场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扎实建设,农场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种文化设施日趋健全,文化服务功能逐年完备。社会文化的活跃,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进一步深化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农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场、省级体育先进场,总局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创建至今,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也是逐年大幅攀升。仅2012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72亿元、1.05亿元、2.01亿元,实现人均纯收入22095元,比上年增长30%,农场实现利润2874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七星泡农场文化产业的发展,正乘载着十八大的东风,抢抓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强基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这次申报创建北大荒文化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科学规划农场文化发展的前景和蓝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真实施文化产业工程,进一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
/3/3
七星泡农场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研究-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开题报告(二)
由
教育资料网
(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相关资料
上一篇
:
探究琵琶的重要指法-音乐学-开题..
下一篇
: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荐资料
本专业最新资料
Tags:
七星
农场
文化
产业发展
问题
研究
农村
区域
发展
专业
开题
报告
2018-12-05 22:46:06【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