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资料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资料
|
合作期刊
|
资料下载
|
计算机资料
|
外文翻译
|
免费资料
|
原创资料
|
开题报告资料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教育资料网
->
开题报告
->
资料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开题报告(二)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开题报告(二)
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农业保险方面的相关研究可追朔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空白期后,直至1982年我国农业保险才恢复试办,但进展甚微。自2000年以后农业保险才逐渐引起学术界重视,研究学科涉及投资、保险、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为政策性支持对农业保险必要性、紧迫性的规范性研究;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研究;市场失灵对农业保险供需影响研究;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保险体系研究;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中的对策创新研究;如何实施针对农户及保险公司实施财政支持加强农保发展的研究等(徐培良、陶建平,2014)[10]。可见针对农业保险,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农业风险、经营模式、市场失灵等方面,农业保险的发展尚处于初期摸索阶段,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孙蓉、朱梁(2004)通过研究世界较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指出我国应首先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可商业化运行农业保险模式,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各级政府财政、税收、金融为扶持单位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多渠道、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业务,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以农业保险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1]。
庹国柱、朱俊生(2005)通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边界、模式选择、经营主体、补贴政策及保险监管进行相应研究后指出:首先,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边界应该界定为农作物及家禽家畜的死亡保险,其他自然风险较高的农作物及精细化的农业设施应属于商业农保的范畴;其次,因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的商业农保模式较为适宜;再次,我国农保的经营主体应以专业性的农保公司以及政府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保公司为主体;最后,关于农保补贴及保险监管,作者指出,农保补贴应着重考虑补贴金额及补贴对象,保险监管应设立独立的监管主体[12]。
张祖荣(2006)对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研究后指出,我国农业风险可保性差,农保经营技术落后,政府扶持力度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是限制我国农保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使我国农业保险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通过提高农业风险监测、定损理赔技术,建立再保险、特殊风险补偿基金,增加政府投入,健全法规体系等方式来实现[13]。
张跃华,史清华等(2007)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需求,并通过田野调查对此做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保险需求不旺盛的原因在于自然风险并不是显著影响农户的正常生活的因素,据此指出在农村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还尚不成熟,但相关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14]。
赵世秀,安增龙(2008)以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黑龙江垦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主要受财政补贴、农业生产增加值等因素影响[15]。
朱俊生(2009)分别综述了国内外农业保险的研究进展,其中国外研究主聚焦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农业保险对于作物产量的效应、以及对传统农业保险的批判等方面,国内研究则主要聚焦于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农业保险需求、区域发展模式、政策属性等方面,并总结了农业保险理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6]。
孙香玉,钟甫宁(2009)以新疆、黑龙江、江苏三省农户的支付意愿数据为样本,通过分析影响农业保险补贴费率的诸多因素,分析得出,农业保险的支付意愿不仅受家庭收入、产量波动、损失频率、投保作物占家庭收入比重等与农业生产风险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农户保险意识及政府信任度的影响[17]。
黄英君(2009)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结合新制度经济学,从国家层面全方位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变迁与创新,对变迁路径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未来方向[18]。
吕春生,王道龙等(2009)通过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启示,认为对农业保险采取明确定位,加强立法,采用合理的经营模式,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先试点后推广等措施是保证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19]。
王德宝(2009)通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现状分析指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虽然目前享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农民收入低保险意识弱、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认识不足、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低等[20]。
黄英君(2010)从公共规制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农业保险的政府诱导机制做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包括农业保险范围、经营管理创新、农业再保险、保险市场开放等层面在内的农业保险的政府诱导机制,为我国现实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21]。
刘素春(2010)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成果做了梳理总结,指出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政府介入的原因以及农业保险需求等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农业保险的政策属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需求供给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组织视角,并构建了相关理论框架[22]。
周县华(2010)通过研究为什么会有农业保险,又为什么会市场失灵,以及农保费率厘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等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在欠发达的储蓄和信贷市场,穷人可以利用保险将纯粹的内部剩余风险转移到外部,从而避免陷入更深层次的贫穷,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不仅有利于农民抵抗自然风险,而且可以激励农户采取新技术,降低农户的信贷违约风险。同时进一步指出,精确的费率对于保险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收取的保费要保证能够弥补赔款和管理成本,因此在费率的厘定中重点需要估计的是农民的产量和收益分布[23]。
徐雪高、李靖(2011)通过分析影响国内农业保险供需影响因素指出,农业保险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生产的正外部性和消费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对农保进行补贴是能够调节农保市场失灵的最佳策略[24]。
杜鹏(2011)分别以农户个人年龄、教育程度、农户家庭中人口数量、农业收入占比、农户对农业风险的认知程度、保单的保障水平以及政府补贴等因素为自变量,结合对湖北省五市县342户农民进行调研后分析得出,家庭农业人口数量、农业收入占比、对农业风险的认知、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保单产量保障水平、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补贴与农业保险需求显著正相关,个人承担保费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年龄与教育因素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25]。
黄亚林、李明贤(2011)对我国农业保险各主体风险认知和利益互动进行分析后指出,包括农民、保险公司以及政府等各主体对农业保险风险的认识均有不足,政府愿意支持农业保险的财政支出的大小,以及保险费率的厘定,对农业保险能否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26]。
杨晓娟、刘布春等(2012)通过回顾我国农业保险近10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介绍分析了农业保险的作用和现状、保险需求以及农户的农业保险意愿,指出法律的缺失、农业保险的市场供求不平衡、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7]。
周延礼(2012)从保险学的原理出发,结合可保风险特性,对照农业风险特点,研究指出农业保险因其系统性风险过高,不符合理想的可保风险条件,因农业保险固有的“弱可保性”,“弱可保性”特征使农业保险难以实行商业化运作,因此农业保险无法实行纯粹的商业性保险,改善方法是实行统保和法定保险,对投保的农民和农保公司实行政策性补贴[28]。
陈德萍(2012)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入手,指出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强有力的立法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机制尚不完善、政府补贴明显不足,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加快立法、政府与商业公司合营、增大财政补贴等措施着力改善这些问题,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9]。
周红(2012)通过调查指出,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近些年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暴漏出一些问题。在保险公司方面,主要包括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专业性强,人才匮乏,逆选择现象普遍存在;在农民方面,则主要为农民缺乏风险意识,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高保费与低收入之间差距太大[30]。
聂荣、闫宇光等(2013)利用辽宁省调查数据评价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意义与经济绩效,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有显著的平滑消费、规避农业风险的福利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同时还具有部分反贫困的福利意义[31]。
庹国柱(2014)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农业保险制度及其监督情况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在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时,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不必被市场竞争机制所束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管要为农业保险的创新开辟新的道路[32]。
3.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纵观国内外有关农业保险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研究侧重面大同小异,基本以研究政策性保险为主,具体涉及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政府补贴,农保公司经营模式,农业风险监管,可保范围,农保市场失灵,如何完善有关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等,但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要更注重研究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建设。虽然国内有关农业保险的研究成果已是硕果累累,但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内整体市场为研究对象,很少以局部市场为研究对象,黑龙江作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大省,如何针对相关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设备建立完整、有效、透明的农业保险市场,降低农户生产风险,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黑龙江农业保险市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黑龙江省当前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为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出谋献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
/3/3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开题报告(二)
由
教育资料网
(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相关资料
上一篇
:
七星泡农场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
下一篇
: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优化..
推荐资料
本专业最新资料
Tags:
黑龙江省
农业
保险
问题
对策
研究
农村
区域
发展
专业
开题
报告
2018-12-05 22:22:14【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