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在作文中盛开由近两年的广州一模与高考作文题所想到的(三)
三、用辩论会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辩论会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求异思维及应变能力。因此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开展辩论会,引导学生对社会意识、人生道理进行探讨。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全班每人报送1-2道辩论题,包括事件背景。
第二、组织智囊团筛选出12道正式辩题。
第三、全班分为A-B-C三组;A为正方,B为反方,C为观众,组别实行轮换,即每场辩论,学生的身份与上次都不同。
第四、每大组分为4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担任本辩题的主辩手,其余的同学站准立场,补充发言;是观众组的,其中一个小组担任本辩题的发问方。小组内部实行轮换。
第五、选出12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主持每场的辩论。
第六、每场辩论后,每人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强调思考的深度,论证的严密)
第七、播放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视频提高学生的辩论技巧。
第八、活动结束后,评出优秀组织者、优秀主持人、优秀辩手、优秀辩题、优秀文章等奖项。
第九、提供思想深刻的范文学习。
整个辩论系列体现思维锻炼的层进式:先是自己琢磨,然后是听同学辩论,接着是看高手辩论,最后是整合成自己的作文。
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审题准确了,作文进步较大。比如“企业用人,才(德)先于德(才)”的论题,学生懂得思维的严密性,明确了前提——是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的讨论;明确了范围——是在企业方面。从核心概念界定的准确性、所用例子的规范性、道理阐述的深刻性等角度看,学生的作文在进步。
四、用恰当的方法突破思维的束缚
“常理”虽然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但一味按“常理”思维,作文中可能充斥着人云亦去的空话、套话甚至废话。事实证明,那些有眼光、有水平、有深度的作文更受青睐。
如何引导阅历尚浅的中学生突破思维僵化,深入思考呢?除了通过阅读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外,还需要议论文教学能提供一些可供操作有实效的方法。
方法一:点化――片言居要,点题显旨
点化,主要在于对常理的巧解。即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精彩、精辟的话,将全文精神点化出来。点题的位置并不固定,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因文而定,因作者感情流溢亢奋的需要。
方法二:透视――以小见大,客观辩证
作文中不但要有思想,会思考,还要会“讲道理”,在论证中炫出思想。所谓"讲"就是指在议论文中,要将作者的逻辑思辨过程展现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是“以小见大”深刻分析的重要方法。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外其他哲学先圣的思想来阐释和论证问题,则可以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层次,增强文章的厚度和质感,文章的论证分析自然高人一等。这个方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意义分析法:举出实例,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实质。
示例: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有“惊世一跪”。他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跪出了德国人对自己曾犯下的罪行的忏悔,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跪出了德波两国友谊的新前途,跪出了新世纪人民热爱和平的新理念。
2.辩证分析法:即在举出实例之后,用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事例进行分析。
除了以上方法,常用的方法还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排列类比法、对照比较法等。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绝对不只是学生写一篇或几篇作文,老师讲几节作文讲评课就能够达到的。这需要长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更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地进行日常的思维训练。只有这样,也才会让思维之花在作文中常开。
让思维之花在作文中盛开由近两年的广州一模与高考作文题所想到的(三)由教育资料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