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本学期通过对《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学习到了从感觉,记忆,思维,气质,以及性格等各方面出发分析自己心理状态。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以这样一句话,也说明了我对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因为个人存在的需要,所以产生了我们丰富的心理活动。21世纪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
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神秘的感觉。总认为它很神奇而且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他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态,也可以帮助别人。愿意耐心倾听别人诉说烦恼和痛苦,是对朋友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渲泄出来,是给他们心灵以最大的安慰。
但是,事实上人类的心理活动往往是异常复杂的。这样简单的一个模型,还不足以解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于几乎每个年轻人来说,似乎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在我接触心理学这门神秘的学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与所想象中 的有些出入,是我告诉自己依然要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面对这门学问。我学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过后,我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也为一些原本无法解答的问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其次,关于人的社会行为和意识状态等领域的研究在普通心理学中的比重有了较大的增长。长期以来,普通心理学以各种认识过程的研究为主,关于情感、动机、人格以及意识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这种以认识过程为主体的趋势在当前普通心理学中仍然存在。不过,关于人格和意识问题的具体研究,包括情感、动机、需要、性格以及觉醒、睡眠和自我调节等,都有较大的进展,扩大了研究领域。
当然我们也因该看得到,世界还远没有被我们所完全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经验及知识还远远不够完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唯一的真理,一切还有待于我们去发掘。一切将已有的经验及理论当成是不可违驳的圣经的观点都将是可笑的,当然我也提倡人们在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时候,因该努力屏弃已有的观点及经验所带来的束缚,往往在拐弯处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现在的中国,绝大多数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可以基本满足的,还有一些极少的地方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这样的地方教育是没办法改变的,因为人不可能还没有满足生理需要去追求什么尊重和自我实现。
经过一学期对心理学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参天大树,还是一颗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在渐渐了解自己以后,我发现以前自己总是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些小事考虑的太过复杂。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学会了宽容与忍耐。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如果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不够,属于可控因素,或者归结于能力,属于内因,这样容易在未来的学习中更有信心,同时学习的动机会更强。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正如我们开始所介绍的人的各种不同需求,人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动机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在人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征有些是暂时的、偶然的;有些是稳固的、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征,或者叫个性。
人的气质具有先天遗传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的教育不能去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否则的话教育会做大量的无用功,对学生的成长也没有好处。比如,有一个学生属于胆汁质气质,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脾气不好。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学生改变,按照听话、乖的严格的标准去要求这个学生改变自己的气质,结果一定不会乐观。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深深体会到心理学的强大实用价值,也为今后的生活获取了新的知识。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这就使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不完善,但是这也是
在未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学确实是一门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用学科,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也更深刻的认识了别人。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人的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所以过去才会有人将人的大脑比作暗箱,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但如今,透过心理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它、了解它。
包括情感、动机、需要、性格以及觉醒、睡眠和自我凋节等,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