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拟对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特别是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认识上的偏颇及教育行为上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表明幼儿园音乐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一、对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理解的不深入,使得老师们偏重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我们目前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老师们必须改变现在单纯的我教你学的现状,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操作艺术材料,并在主动参与听辨、唱歌、韵律、敲击、欣赏等的活动中去体验、去实践,从而获得有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重视幼儿整体发展—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对幼儿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调整教育行为是对幼儿实施美育,促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师心里想的应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比音乐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二、教师思想、行为的模式化,影响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老师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引导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并为幼儿表现自己的创造提供机会。
因此,勇于突破妨碍幼儿发展的旧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对老师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教师需转变的音乐教育行为之一。
三、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个性化成长。
(一)在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及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音乐课程内容。
(二)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注重教学过程,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因此,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形式,变“一刀切”为“多把尺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总之,幼儿园音乐教育其学科的特殊性,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的交织,往往使老师顾此失彼,但只要我们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努力探寻适合幼儿的教新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就会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而研究、了解幼儿的需求,掌握幼儿学习的特点,就会使我们在音乐环境的创设上,操作材料的提供上,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条件,本文所涉及的问题会随着我们的努力而慢慢解决,孩子们终究会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在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21世纪的今天,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了。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幼儿音乐教育已逐渐进入家家户户,成为新世纪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孩子是希望和未来。于是,培养被寄予厚望的孩子们就成为了当今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所以说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始终是音乐,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音乐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说,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是极其的重要,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方面和要素,既要遵照学前教育的总目标,遵循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出自己的特殊规律——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乐。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手段,掌握必要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它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承担着这样一些音乐本身的教育目的。 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更是实施全面教育发展的手段。以音乐为手段,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指除了交给儿童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感受表现等音乐本身的东西以外,还必须使儿童在精神与心灵等发面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们都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孔子曾经这样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仁人君子修身养性的完成是通过音乐艺术的熏陶来达成的,音乐可以融合、协调人的知识、经验,促进人的和谐、整体的完善和发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认为,艺术、音乐是改变人、造就人的重要手段。他主张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既要注重天赋,也要强调勤学苦练,在儿童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其意志品质、净化其心灵。20世纪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更是强调在音乐教育中培养、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他认为,这些品质的养成,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将是受用一生的。由此可见,把音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整体全面发展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古人与今人的一种共识。因此,把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音乐潜能的培养和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也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举世闻名的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著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经典感言是“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一事无成”。人的成长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环境越优越,越能促进人的发展。 三、是幼儿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重要性。
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形成人 所有一切的心理、生理过程的生长发育时期,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强大的可能性。如果这时能够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音乐开导,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1.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个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2.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国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组5岁的孩子中,每天听一首儿童经典古典音乐。过一段时间后,在测试这些孩子的注意力,这些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未经过训练的孩子的4倍。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所以选择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四、是幼儿音乐教育对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性。
曾经有位权威医师说过:“音乐有助于头脑和神经肌肉的发育,使脑神经精细、脑力发达。”通过正确而长期的音乐训练,不仅可以使孩子情感丰富、情绪开朗、性格趋于平和稳定,而且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个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音乐的响起,幼儿不但会体验到情绪情感,而且还会流露出各自的情绪情感。比如说,当小兔乖乖地机敏地听出大灰狼的声音的时候,就会坚决不开门:“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当幼儿看到大灰狼灰溜溜地离去时,是多么的开心;当幼儿们哼唱《摇篮曲》的时候,有的怀抱娃娃,如母亲一样地哄宝贝入睡,有的手扶着摇篮。听着如此宁静的歌声,幼儿们唯恐吵醒了小宝贝;当我们唱到“小树叶在秋天离开了大树妈妈,不知要飘到哪里去”时,有的幼儿是和和小树叶一样的紧张、担心;当唱到“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时,孩子们体会到了小乌鸦给病中的妈妈端茶送饭而急忙回家的焦急之情。 在当今社会,商业广告以及电视流行歌曲等,正在侵入幼儿的耳朵之中,它们以低下的道德标准、令人生疑的哲学等等来影响幼儿的心灵。同样,我们应该使用这些新闻媒介,来使幼儿的心灵及生活充满真理,从而教导他们以言语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的关怀。因为音乐天生具有带给人们喜悦经历的特质,使得音乐成为有效的教学器材。